《天慧彻禅师语录》共两卷,主要收录天慧彻禅师于雍正十一年至十三年住持崇恩寺、圣月寺、高旻寺,乾隆五年住锡资福寺,乾隆六年住锡崇福寺时,升座法语,斋堂敷座、祝香文,元旦中秋诸节庆、先祖诞辰忌辰、禅七、坛场与徒众所参法语、话头,各种场所的问答与开示,等等。
记录鸠摩罗什、慧远、法显、六祖慧能、玄奘等历代高僧事迹,他们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坚毅勇敢、为法忘躯的信念,高超的智慧与修养,蕴藏着中国传统崇高的教育精神与哲学素养,正所谓世间之凡情,出世之圣果。这些高僧的事迹和思想早已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是《高僧传》《续高僧传》《宋高僧传》的精华。
《六祖坛经》简称坛经,是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惠能大师一生说法的纪录,亦可说是他一生多彩多姿的传记。这部书是诸多中国和尚所写的作品中,被尊称为经的。它不但是禅宗重要的典籍,也是探讨中国文化的作品。胡适、钱穆都将它列入中国文化的典籍之一。此改写本像小说一样好看,尤其适合当代读者。
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位于山东济南市西南泰山北麓长清县万德镇灵岩峪方山之阳。自东晋开始创寺,佛图澄的高足僧朗在此建寺。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七年(446)灭法,佛事遂废,至孝明帝正光年间(520~525)再兴。正光元年(520)法定禅师来此游方山,爱其泉石,重建寺院,逐渐兴旺。此后,唐、宋、
本书是一部从佛教发展角度展现山西信仰文化发展历程的著作。作者详细考证了自东晋初年、后赵起佛教传入山西、经北朝、隋唐到宋元明清一干多年的发展历史,横向考察了历代山西佛教高僧活动、寺庙的兴建、宗派的传承、佛事活动以及佛教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历史地、全面地展现了山西佛教的发展样貌及其特征。
本论文集为复旦大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第四十五期"佛法与方法:明清佛教及周边"访问学者工作坊的论文集,内容为明清佛教及多元宗教的研究集成,涵盖了今天国内外学界对明清宗教文本、历史、义理等多方面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集的特点有叙事上的突破,坚持研究人物-事件-材料的佛教史基本方法,确保在研究数量上有继续的提升和推进,同时关注
佛教中国化是中国佛教史、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在1000多年的时间里,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碰撞、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思想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选择了佛教中国化过程中的11个个案,其时间范围,从南梁时期达摩祖师来中国创立中土禅宗,到现代太虚法师、赵朴初先生等人创立“人间佛教”,前后大约1500多年。本书以佛教中国化为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11月公开发行图书选题目录中)《普陀学刊》为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组织的以佛学研究为主体的专业性学术论文汇编。《普陀学刊》第十三辑分为特稿、佛教思想研究、律宗研究、寺庙研究、仪式研究、佛教中国化研究、佛教文献及文献学研究、现代佛教教育研究等专题,共收入十二篇文章,既有对佛教经典与思想的研究,也
(在宗教文化出版社2020年8月份图书备案目录中)本书全面系统记述泰州光孝寺自东晋义熙建寺以来的历史和现状,以“详古略今,详远略近”为则,所记事件截至2016年。体裁以志为主,述、记、传、图(照片)、表、录、注诸体并用。共设九章,涉及光孝寺历史沿革、梵宇规制、名僧护法、文物典藏、诗文对联、大事记略、轶事旧闻、外集文存、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佛学典籍的文献考证之作,是国家社科2014年项目,现已结项。《释氏六帖》是五代时期编纂的最早的一部具有辞典性质的佛教大型类书。但此书自宋以来一直传本较少,并早已失传。日本东福寺藏有日僧圆尔辨圆从南宋携回日本的宋刻本,是迄今所知现存最早的该书的刻本,而国内只有民国《普慧藏》据日藏本出版的铅印本。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