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中文学刊》由河北大学文学院主办,每年出版两辑。本刊立足燕赵大地,以刊发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最新成果为主,设有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语言与文字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语言学研究与汉语教育、燕赵文史与区域文化研究等栏目。
《庄子》三十三篇,借寓言见意,文章瑰丽无比,文笔纵横跌宕,肆意汪洋,要捕捉庄子之意甚难。一般以为内七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人间世》《德充符》《大宗师》《应帝王》最为纯正。 《天人不相胜——庄子内篇的文本、结构与思想》,是作者长期教学《庄子》的总结之作,洵为研读《庄子》的踏实导引。 本书全录《庄子
林语堂(1895—1976)一生著译60余种,其中中文著作11种,英文著作40种,英译中的译著6种,中译英的译著3种,累计2000多万字;学科领域涉及文学、语言学、历史学、教育学和中外文化交流等众多方面。本书以林语堂作品出版时间为序,立足报纸、杂志、文集(自选集、他选集)专著及海内外各个不同时期的资料,梳理作品自面世以
《四十年,四十人茅奖作家作品观澜19822022》是由著名学者梁鸿鹰编选的一部评论集。收入茅盾文学奖设立以来,八十位评论人对40部获奖作家作品的评论文章,共80篇。他们带领我们回顾重温了茅奖作家作品,并进行了重新解读,为文学界呈现一个多元立体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研究新概貌。
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成立于1983年,是教育部首批批准设立并直拨编制的古籍整理研究机构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古籍所无论在学科方向还是学术队伍的建设上,都有了长足的拓进,确立了以古今贯通研究这一新的学术理念为主导、以文献实证为基础,古典研究诸学科彼此交叉、相辅相成的科研与教学格局。今年是古籍所成立四十周年,特推出“复
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文学之都”。本书稿由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组织编写,共收录了近二十篇学术论文,主要内容是反映近期国内学界对南京文学的研究成果。按照作者的研究主题,全书大致可分“现代论坛”“文学史透视”“文学现场”“中外比较”“台港海外形声”“学术讲演录”“学术动态”等七个板块,反映了近期现代文学研究
本书为安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高峰学科培育建设项目成果,全书分为七卷,“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卷”“语言学”“桐城派”“黄梅戏”和“历史学”等卷,每卷约20万字,主要收录人文学院教师近年来在CSSCI来源期刊、CSSCI来源期刊扩展版、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的高水平论文。这些论文,有的是学科成员所主持
《重建自我的征程——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身份冲突与重建》以“考古学”的方式重返历史现场,揭示中国现代文学中个体及群体在身份冲突与重建中的情感、思想和抉择,以期真正理解那些曾经鲜活的“人”,进而回答现在的“我们”这一身份的形成之路。
本书是国内首部麦家研究论集,广泛收集和整理评论界、学界等对麦家作品的评价、解读与阐释。全书分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从作家论、作品论、文化传播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呈现了麦家作品的创新性、个人风格和独特魅力。本书收入莫言、李敬泽、李欧梵、王德威等重量级文学家、评论家、学界研究者对麦家其人其文的评析,为一大亮点。麦家因创作题材别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