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位86岁老革命的回忆录。他12岁参军。本回忆录是他以抗日战争期间他在詹县第五中队任职期间的事情为依据写的。第五中队是中共詹县党和人民建立和培养的一支革命武装队伍,首先在詹临地区战斗,然后编入琼崖抗日独立队,第四支队第二大队的第五中队。作者在文中满含深情地回忆了在抗日战争中那些牺牲和逝去的战友,整本书洋溢着为了国
自2013年以来,《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一书已出版两集,在老五届中引起强烈共鸣,被认为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遍意义,抒发了全国几十万老五届的共同心声。本书是第三集。它延续了前两集的编辑宗旨、选文标准,如实记录了北大老五届昨天的脚步和今天的思考。这些刻骨铭心的故事,值得一读。 老五届的行迹主要是在文革这一大环
一九九七年,在香港从事文化活动超过半个世纪的罗孚,邀约二十多位香港作家,写下他们怀念中的人和事,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且都是名家写名家,不作虚构,但在表现的方式上,个别可能像小说,原则上还是实事求是的写实。 有些东西原来都存在在我们的历史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时间令人遗忘,但也是时间提醒我们记住历史,令我们
梦回吹角连营
《北大熏习录》收入著名文化学者白化文先生回忆北大旧事故人的多篇文字,从中可以看出北大老先生们的高风亮节,也能体味出其风流俊雅。书中有程门立雪之事,有同袍交游之谊。白先生是目录学、佛教、敦煌学方面的专家,还在楹联、诗钟等方面颇有造诣,与北大很多老先生过从甚密,对诸位先生的性格特色有独特体会。白先生文字风格缜密严谨,义趣幽
60后,不前卫、不反叛、不颓废、不张扬。我们是渴望温情的一代,因为我们成长于只有热情没有温情的年代。我们是充满理想的一代,因为我们总是爱听英雄的故事,过早地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的道理。我们是内心保守却又渴望变化的一代,因为我们的青春,刚好赶上了祖国万花筒一般的变幻。我们是刚展开青春的羽翼就被生活的齿轮碾得粉碎的一代,我们
《漫漫归乡路》是一部回忆录,作者为张作霖第六子张学浚之子。作品以自己亲身经历及母亲口述的六十年家族兴衰的点点滴滴为背景,以其回归大陆为线索,讲述了其爷爷张作霖、大伯张学良鲜为人知的故事,特别是张家后人在大陆及香港、澳门的传奇经历。《漫漫归乡路》还讲述了中国推翻满清帝制的混乱时期,及多年的发展新气象,旨在表达作者继承先辈
作者以饱蘸感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与“坦克设计与制造”专业相伴的五十年,全方位展示自己所从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点点滴滴。半世纪的历程中,有着创业的艰辛,有着工作的激情,有着获奖的喜悦,有着人生的思考,有着殷切的嘱托。 同龄人读之可重忆当年峥嵘岁月,年轻人读之可深思今日风华正茂。
本书讲述了一个真实人物刘旋天(1931年9月在南京向蒋介石请愿抗日的学生领袖,抗战中先后在陆军、空军任校将级军官)及其家庭几十年的烽火生涯,文中描述直接与刘旋天经历有关的人物就有:蒋介石、陈立夫、周至柔、沈昌焕、何键、程潜、刘建绪、何应钦、胡蝶等近三十人,而且将他与数位显赫的民国人物的个人交往写得十分生动。本书从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