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图说会通》集录宋元以来有关易图易说的主要著作。全书共分八卷:太极探原、图书测微、卦画明蕴、变互广演、筮法考占、律吕指要、外传附正、杂识备参,以图说的形式全方位讲解《周易》。
刘玉建编写的《汉代易学通论》分上下两篇对两汉易学,进行了深入探究。其中,上篇探讨与阐述了天人之学;下篇阐述了汉代易学的与发展。 该课题对揭示汉代易学的演变与发展,对深刻认识汉代易学在易学史、哲学史及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影响,都将产生积极的意义。
《孝经》以孝为中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成书于秦汉之际《孝经》在唐代就被尊为经,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历史上对传播人伦纲常、维护社会太平起了很大作用。对今天的人们,也不失为规范自我思想行为的准则。 本书是对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孝经》的释评,全文以孝为中心,
《心术:中国用心大智慧》总分六卷,识心、仁德、自信、立志、圆通、藏拙。编著者李卫东遍览往古先哲、至圣之说,根植于现实人生,汲取其中精华,形成名言警句的方式,深入浅出的讲述修心养性之道、为人处世之理,内容涉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与日常生活的点滴修为紧密融合,让那些古老的道理焕发世道
《图解论语》为语录体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成于众手。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并逐渐将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辑论纂以成书,因此称为“论”。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孔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
本书选取最能代表庄子思想的名句加以品读,从不同侧面展示庄子淡泊名利、追求自由、睿智处世的思想。本书不仅对所选名句进行了翻译,还设置了“名师讲谈”“闲话人生”“心灵捕手”板块。
本书分为“为人篇”、“处世篇”和“治学篇”三大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爱的链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德行的力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奉上感恩的心等。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何必曰利树立正确的名利观;五十步笑百步手指不要总指着别人;仁者无敌拥有一颗爱人之心;权,然后知轻重审视自己等。
《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国学系列(名师解读):吕氏春秋》的十二纪是全书的大旨所在,分为《春纪》、《夏纪》、《秋纪》、《冬纪》。每纪都有孟、仲、季三纪,共21篇。《青少年经典阅读书系国学系列(名师解读):吕氏春秋》是在“法天地”的基础上来编辑的,而十二纪是象征“大圜”的天,所以,这一部分便使用十二月令来作为组合材料的线索。《
李耳,又名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后人称其为"老子",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今河南鹿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