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庄子》:庄子是战国时代道家学派最杰出的继承人,与老子并称“老座”。庄子主张“物我两忘”,忘乎物,忘乎天,忘乎己,达到天人合一的大境界,最终成为完满无缺、无比高尚的至人、神人、圣人。庄子崇尚超脱,向往自由。一篇《逍遥游》,传颂千古。天之苍苍,地之茫茫,大鹏振翅而起,水击三千里,扶摇直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向着那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编集的《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识,影响中国人精神生活甚大,是中国人立身行事之本,是中华民族核心精神所在。有关《论语》的章句注疏也累代不绝。著名学者南怀
在中西思想对话的基础上,本书不仅给出了孔子哲学的新解,还提供了比较哲学的范本。这种大跨度多层面的对话,由哲学家郝大维和汉学家安乐哲通力完成,故而既展开于哲学思辨传统与汉学考辨传统之间,间接地表现为中西圣哲的恳谈,又展开于古代经典文本与现代阐释话语之间,鲜明地表现为古今心音的交响。它令人信服地证明,鉴于长期以来的文明碰撞
《原本大学微言》是儒家的代表作之一,相传为孔子的学生曾子(曾参)所著。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是宋代以后士入学子必读的教科书。文中以“明明德”、“亲民”、“至善”为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对道德修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作了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产生过深远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精华编(267)》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 《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 《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上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 《儒藏(精华编一二四)》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 《儒藏(精华编一二四)》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精华编(225)》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 《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 《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上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
《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中国丛书综录》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于个别处
《庄子》引文主要来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中华书局1983年版。引文出自《庄子》时,多只标注篇名而省略书名,如《齐物论》省去了《庄子》出处,《西方庄学研究》中偶有第二次重复引用某句段者,则会将书名、篇名一起省去。《西方庄学研究》中汉学家的英文译名一般采用安乐哲编写的《北美汉学家辞典》和陈才智编写的《传教士耶稣会士及
《儒学与东亚文明研究丛书(第2辑)·东亚论语学:中国篇》是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东亚经典与文化研究计划”研讨会中国《论语》学研究领域的论文集,探讨了有关《论语》中的乐论、西藏文化中的孔子形象、汉代谶纬文献中的孔子形象与思想等学界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