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勤礼碑》系颜真卿撰文并书。书法苍劲有力,是他晚年的成熟之作。?此碑1922年在今西安社会路出土,碑林中所藏颜碑,多因长期捶拓磨损,惟此碑出土晚,磨损少,字迹未失原来神韵,是不可多得的名碑,被移存西安碑林。碑林中所藏颜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书。碑文记录了回鹘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此碑由翰林学士承旨崔铉撰文,集贤院学士判院事柳公权书写,更增添了此碑的艺术价值。柳公权书写的碑文,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简称《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碑额篆字排三行,每行四字,共十二字。碑正文楷书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四字,总一千三百零二个字。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因体势劲媚,骨力遒劲,结构严谨,字体清秀,有柳骨之称。由刻玉册官邵建和及弟邵建初镌。
《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碑,简称《圣教序》,共计二千四百余字,现藏于西安博物馆。此碑内容包括唐太宗为玄奘法师翻译佛经而作的序文、太子李治作的序文以及玄奘写的谢表及心经,通称《三藏圣教序碑》。京师弘福寺僧怀仁集皇室所藏王羲之行书真迹成文,后镌刻成碑。此碑由于直接从唐代所存王羲之真迹中摹出,保留了其书原貌,因而被历代书法家视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的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明万历初年,该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在明代末年,相传碑石断裂,人们通常所见到的多是断裂后的拓本。1956年移入陕西省西安博物馆碑林保存。《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为王羲之行书中有代表性的作品,被誉为天下第㈠行书。唐太宗李世民视《兰亭序》为至宝,命人摹临了许多副本分赐给近臣,
《勤礼碑》全称《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是颜真卿七十一岁时为曾祖父颜勤礼书写的神道碑。此碑笔力沉着内涵,结体宽博,雍容端正,笔势相向而多内蕴,给人以庄重浑厚之感。它既不像《多宝塔》那样方正谨严,秀丽俊雅,也不像《麻姑仙坛记》那样古拙中透露出几分霸气(夏长先语),是颜真卿晚年楷书代表作之一。此碑现存
《苕溪诗帖》为北宋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书,纸本,行书,共三十五行,二百九十四字,此帖为米芾三十八岁时所书,用笔中锋直下,浓纤兼出,落笔迅疾,纵横恣肆。尤其运锋,正、侧、藏、露变化丰富,点画波折过渡连贯,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无雕琢之痕。《蜀素帖》收录米芾自作的各体诗八首。通篇墨色有浓有淡,笔画间也出现较多的飞白。其紧凑的点画
《多宝塔》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文》。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壮年时期的代表之作,此碑正书三十四行,满行六十六字。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今尚存。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多宝塔》反映的是颜真卿早期的书法风貌,字体工整细致,结构规范严密,用笔一丝不苟,因而这方碑石也
隶书,有秦隶、汉隶等,一般认为由篆书发展而来,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路振平、赵国勇、郭强主编的《隶书掇英(石门颂)》选取历代书法大家的隶书名碑,精编精印,底本精良,释文准确,是广大书法爱好者和研究者学习、临摹的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