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今存七篇,记载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儒家的重要典籍,也是研究孟子和思孟学派的主要材料。《公孙丑》被南怀瑾先生视为《孟子》最重要的一篇,认为孟子借着与公孙丑的问答表达出中国文化的精髓——“内圣外王”的中心思想。南先生指出,《公孙丑》上下两章是相连的,上章是学理的发挥,下章则引用事例加以说明,体现孟子重视扩充内养
法家是先秦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以法治为指导思想的一个学派,其学术思想主要包括法、术、势三个方面。法家的创始人是李悝,他所著的《法经》一书一直是后来法家的理论基础。之后,吴起在魏楚对法家思想的实践、申不害对法家“术”的思想的提出、慎到对法家“势”的思想的创建、商鞅在秦国的两次变法,以及韩非对法家理论的全面总结,都一步一步
《儒家史话》以简明的笔法,系统论述了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轨迹:先秦时期以孔孟为代表的原始儒家,发展到两汉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之儒,再到魏晋南北朝、隋唐与玄佛道并立之儒,宋元明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理学之儒,以及清代以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和戴震主代表的实学与考据之儒。本书由孙开泰著。
《周易导读》针对目前社会对周易文化的渴求,市场又缺乏全面、系统、简洁、准确介绍的书籍这一现状而作。该书分四章,第一章周易探源全面准确介绍周易的来龙去脉,读过本章,便会对周易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第二章周易基础概览全面介绍周易的相关基础,为研究周易的理与用打下必备的基础;第三章周易哲学思想概览是本书的重要内容,书中较系统介绍
九卷本《中国儒学史》的主要内容,综合表现为以下几点:①以历史发展为基本线索,阐述儒学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的历史过程。其中包括儒学的基本问题;儒学发展的基本线索;儒学与历代政权的关系;历代儒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儒学著作文献的考辨;儒学的思想概念、命题、范畴的辨析;儒学价值体系的梳理、诠释、评价;儒学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
四书五经,是指“四书”与“五经”的合称,是历代儒客学子研学的核心书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的诸多文学作品当中,四书五经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四书五经详细的记载了我国早期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史实资料以及孔孟等思想家的重要思想。
本书综合司马迁以下各家考订所得,重为孔子作传,其最大宗旨,乃在阐扬孔子教育事业之博大精深,而政治事业实乃其以学以教之当境实践之一部分。
中国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老子的出生和他从小受母亲的熏陶就养成了善于学习,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母亲还专门给他请来一位先生来教他,以及后来他开创了道家学派并著有《道德经》等等许多关于他的事迹。《历史的丰碑·道家宗师:老子》是历史的丰碑系列之一,《历史的丰碑·道家宗师:老子》介绍了老子的成长史。
本书是当代国学研究名家姚淦铭教授讲读《论语》智慧的新著:《论语》虽然极其简短,仅约12700字,但是可以说处处有金,比比皆宝。读此经典也许不用淘金,便可以获得哲思之真金;不用采玉,便可以撷取睿智之宝玉。这些金玉良言可以治身、治家、治事、治国、治天下,因为《论语》教诲你为人、处世、从政、管理、学习、言说、交友、交往、财富
《孝經》為諸經之導,簡氏“考於古義,酌於今時”,於1918年著成《孝經集注述疏》一卷,复將開說《孝經》時的答諸學子問編為《讀書堂答問》附後,語言較為通俗,“將備始學者”。《孝經集注述疏》充分體現了簡氏的治學特點,內蘊“正人心,挽世風”的述疏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