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对唐诗的追忆与赏析之作。以诗性的笔触重现气象万千的唐代诗歌盛世,还原唐诗背后的诸多诗人传奇。更以唐诗为入口展现当代生活的众多层面,使唐诗成为千年中国日常的缩影。
《梅边消息:潘向黎读古诗》收录了作家潘向黎近年来的散文新作。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典雅风格,在这些文章中,潘向黎展示了宽广的眼界和独到的品位,在品读自己熟悉、喜爱的古诗词时,也大量引用古今学者的评点文字,进退裕如。潘向黎把古典诗词融入了自己的日常生活,正如她在书中谈论的“如盐着水”,素朴、真诚,娓娓道来。
《人间词话》是中国近代负盛名的一部词话著作,是王国维文学批评的代表作,在清代众多的词话作品中,以新颖的见解独树一帜,在探求历代词人创作得失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切身体验,熔中西美学、文艺思想于一炉,在中国学士思想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有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作用。
《汤显祖学刊(二〇一八年第二、三辑合刊)》为汤显祖研究中心资助出版的汤显祖研究专刊,形式为以书代刊,内容为第二、三辑合刊。作者涵盖海峡两岸与香港、澳门地区以及西方相关领域学者,内容包括汤显祖的生平研究、戏剧艺术研究、晚明戏剧研究、世界戏剧艺术比较研究、地方文献与文学研究等诸多方面。
本书作者不仅对《三国》版本进行了精心校理,而且对《三国》丰厚的思想内涵、人物形象以及三国文化等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研究。从形式上看,有全书总评、回前总评、文中夹评、回末尾评,这是对“评点”文化在形式上的继承。从内容上看,不仅有评,有注,而且有褒,有贬,以当代意识俯瞰三国,常常三言两语,画龙点睛,带领读者漫游三国世界。
本书收入《聊斋志异》研究领域名家马瑞芳教授数十年研究成果共17篇文章,从人物形象、思想主旨、文学价值、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解读《聊斋》,并本着“知人论世”的古典文学研究传统,对蒲松龄的生平经历和情感世界作出了深入独到的剖析。
本书试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出发,对《诗经》的思想进行研究,进而更加准确详细的把握地域文化对诗歌内容、风格的影响和作用。以《齐风》《豳风》《邶风》《鄘风》《卫风》《秦风》为例,粗浅地解读它们的思想内容与其所产生地区时代的地域特征,以便更好的把握其特质。
本书援引国外“边缘人”理论,在考察“边缘人”理论本土化的问题基础上,从传统意义上的“边缘人”视角和“边缘人”的扩展视角考察莫言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的异同点,在考察莫言与村上春树不同类别“边缘人”的同时,将作品中共通的人物形象——儿童形象、女性形象做逐一比较研究,诠释了莫言与村上春树作品中的“边缘人”形象。
民间信仰对古代小说尤其是对以神异叙事为特征的古代小说影响深远,无论是从题材到内容,从情节到结构,从作品主题到小说审美,民间信仰始终都参与其中,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类小说的繁荣。反之,掺有民间信仰或以民间信仰为主体的小说亦在客观上促进了民间信仰的传播。《民间信仰与明末清初话本小说之神异叙事》紧扣民间信仰与神异叙事,从小
少年读国学丛书是知名的大家为青少年(9-15岁)自主阅读国学和传统文化典籍而量身定制的小书。作家用青少年易于接受的现代叙述方式,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三字经、楹联等国学经典和优美的古诗词等,同时链接趣味故事和阅读方法点拨,语言风趣活泼,引人入胜,让青少年在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