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课题。本书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丛书中的一本,从总体上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阐释,科学分析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政府和市场共生性关系研究》作者尝试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和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和市场新型关系进行学理探讨。该书部分内容作为我们对这一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已经发表,我们之所以把这些内容
中国未来经济增长靠什么拉动?未来10年,中国哪些行业将获得大发展的机遇?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后,如何解决养老这一难题?本书通过对中国经济新趋势的深度剖析,深刻解读中国民众当下关注的热点、难点话题,以及问题背后的经济学逻辑。韩秀云教授在本书中为读者解读中国当下备受关注的话题:从宏观到微观、从资产配置到公民养老,从教育投资到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中提出了颠覆式创新,这一概念曾启发了一代企业家和创新者。克里斯坦森也被誉为“创新之父”。本书是克里斯坦森的最后一部重要作品,他又提出了一个新的创新概念——开辟式创新。国家和企业正深陷两种悖论当中,一是全球至少有20个国家出现了越扶越贫的情况,而且是在接受了价值几十亿美元
本书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政策,特别是叙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改造的过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继续对原工商业者进行团结、教育、改造和发挥他们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工作。书中最后部分简略地叙述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原工商业者作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在国家
历史上英帝国的霸权优势有哪些合法性基础?拿破仑和希特勒为何都要东侵俄国(苏联)?重商主义对于后进国法国意味着什么?“广场协定”,是否为美国刻意打压日本的阴谋?全球化三十年,美国的霸主地位是否面临挑战?横跨5个世纪,世界各国对于“铁王座”的争夺从未停止。表面上看,世界的发展是崛起的帝国以及它们之间的军事冲突,但本质上是开
本书从法的视角解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在梳理现有法与发展关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法治发展的实践,对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法的不同维度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无论是法治推动发展还是发展促进法治的理论均无法准确地刻画中国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而纳入改革的基础性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但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且复杂的差异。由于经济增长收敛性研究为政府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因此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很多学者研究了中国区域经济差距问题,其中也不乏从收敛角度的研究,但是鲜有涉及基于技术空间扩散视角的研究。本书基于这一角度,研究其
《贵州行思录》以贵州各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为线索,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以制度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为工具,经济发展方面主要分析乡村振兴问题。《贵州行思录》的写作以游记为线索,以发展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为分析工具,是一部研究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专著,兼顾学术性、原创性和可读性,能够对发展中地区有所作用,是进
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真脱贫,脱真贫。在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高校一直扮演着智力支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