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学思想丰富而精深,堪与西方美学比肩,但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和严密的逻辑体系,故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学科体系。《中华美学概论》通过中西美学的对话,运用现代美学观点和框架,展示中华美学思想内在的逻辑关系,建构中华美学体系,并揭示其特色和长处,如主体间性、现象学特性、情感性、直觉性、世间性等,以达成中西美学的互补,
张翠玲著的《古代中国生活审美论》是一本关于古代中国生活审美的学术论著,它从社会文化基础、民族特性、社会形态、现代转化的可能性等方面对古代中国的生活审美活动及相关审美思想意识进行了研究。论著逻辑严谨、资料详实,在古今中西的比较视野下、在纵向和横向的织网中展开,具有宏观性、历史性和整体性。此项研究对古代中国断代史的生涪审美
本书汇集了古希腊、古罗马美学以及中世纪神学美学、意大利美学、法国美学、英国美学、德国美学、俄国美学等名篇佳作。每编之前含导读,以帮助读者在学习和研究西方古典美学前对相关文学背景、历史背景及作家作品有一个概况性的了解。
日本人眼中的美是什么? 日本艺术史家高阶秀尔在《日本人眼中的美》这本经典作品中,以绘画、和歌、音乐、文字、书法、美术馆、火车站、机器人、旅行、明信片、桥、富士山、鸟居、俳句等各个领域的日常事物和艺术作品为切入点,图文结合,具体细致而又系统深入地讲述了日本的文化、日本的艺术特质,以及日本人的审美意识,让人受益匪浅,堪称名
本书涵盖形体训练、形象塑造、形体礼仪三方面内容,主要包括形体训练概述、科学的形体塑造、形体基本训练、形体舞蹈训练、形体健身计划、日常礼仪、坐立蹲行训练、造型美姿塑造、礼仪组合训练、好的形象从头开始、色彩搭配、款式风格塑造、扬长补短的装扮等,理论与实践相融合,针对性、实用性强。本书通过二维码关联的丰富的技术视频资料,有助
作者出生于艺术世家,深厚的家学与专业背景,丰富的跨界学识与实战经验,行走于欧美各国美丽求索,终将目光停留在当今时尚行业中与人关系较为密切的形象上。作者根据多年专业领域研究探索以及在实践中对市场人群需求的了解,将人的形象进行系统化地研究与解析,进而形成一套既有一定思想高度和专业深度,又浅显易学的形象美学体系。本书历经10
《美学与艺术研究(第9辑)》是美学与艺术类的研究文集,是湖北省美学学会会议的成果集。该书共分7个部分,分别为民族艺术、美学与当代审美文化,中国美学,西方美学,艺术美学,博士论坛,图书评论,学术信息。该书收集了相关领域的研究论文。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本书从中国人及其优秀文化传统角度出发,从生命审美意识形态建构角度,重新认识魏晋风度。它实现了研究方向的改变。改变以往更多的从外部因素来考察魏晋风度的研究方法。坚持从人的自觉生命自觉出发,从生命的体认、需求出发,同时结合外部的因素,考察魏晋风度的精神文化价值和历史性作用。它从中国人生命审美意识形态的建构与发展的角度,对魏
《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是宗白华美学与现代新儒学的比较研究论著。一方面在历史层面考察宗白华与现代新儒家之间的交游及相互影响,一方面在理论层面借助现代新儒学对宗白华美学进行多方位阐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宗白华美学实胎动于现代新儒学,尤与方东美、唐君毅二人的文化哲学联系紧密。宗白华对传统艺术精神的阐释与创造,及其意境美学
《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挂靠文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每期排版字数约28万;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栏目设有“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中国审美文化研究”、“中西美学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