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碳市场发展报告:从试点走向全国》汇集了国内低碳领域专家的研究成果,通过总结提炼国内部分省市碳交易试点制度设计与市场运行特征,以获取对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启示,在分析全国碳市场建设规划的推进现状的基础上,研究未来全国碳市场发展方向,以推动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向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顺利过渡。具体而言,本研究报告系统梳理
跨区域贸易不仅是交换商品,同样也隐含着跨区域的污染转移。量化评估区域间分工协作和贸易过程存在的环境成本与经济收益不对等关系是构建区域大气环境治理责任分担机制的重要内容。张伟著的《中国贸易隐含大气污染转移与环境不公平》在编制中国2012年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的基础上,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分别从生产端和消费端测算了我国跨
我国承诺在2030年左右达到碳峰值,这取决于我国产业转型以及区域发展模式优化的方向。尤其是在碳排放空间分异特征的不争事实下,明晰碳排放空间分异规律及机理,这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区域合作减排的基础。同时,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推动下,也必然伴随着地区间产业转移与承接,那么这就涉及到贸易隐含碳和减排责任的评估问题,进而,碳贸易是
本书深入分析了环境质量、佳可行技术与企业许可排放限值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了相关联的技术方法,研究提出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核心,综合考虑行业污染防治技术、排放现状以及减排潜力等因素,分区分类确定企事业单位许可排放量限值的技术方法,以期为我国建立科学、规范的排污许可制度提供技术支撑。
近年来,国际气候政治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压力剧增,中国碳减排已由国际公约博弈逐步转向减排路径的合理设计和一系列的政策实践。与此同时,气候变化经济学也逐渐成为生态经济学界的热门领域。《中国碳排放区域分异、部门转移与市场衔接》建立了对中国碳排放,特别是工业部门碳排放在核算、评价、预测、市场配额方面的模型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诸多新的环境问题,比如灰霾天气、光化学烟雾污染、臭氧污染等,而现行排放标准已无法满足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环境保护管理的需要。因此,开展对四川省固定污染源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标准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对VOCs进行控制和管理,不仅符合国家及环保主管部门的相关要求,还可以促进环境管理,改善环境空气质
本书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VOCs)离线和在线监测技术,并力求反映国内外挥发性有机物环境监测技术*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标准方法和监测技术指南分析、挥发性有机物分析技术基础、挥发性有机物离线监测技术、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技术和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未来发展趋势等。本书可供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管理和监
基于我国建筑行业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现状和趋势分析、节能减排政策梳理、国际经验启示,从技术进步、用能结构优化、建设模式转变方面探讨了建筑行业温室气体减排机会,并对各减排机会的技术特点、经济性、发展潜力等进行了具体分析,可为建筑用能单位寻求温室气体减排机会、制定减排方案作为参考。
气溶胶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大气物理、大气化学、大气光化学过程,对环境、气候及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有影响。本书通过采样测定武汉地区气溶胶,分析气溶胶组分的质量浓度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运用富集因子分析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使用Meteoinfolab软件分析与拟合得到武汉地区气溶胶的气流输送路径和季节特点,揭示气溶胶组分
本书从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具体因素入手,对二氧化碳的排放区域进行划分,研究碳排放区域差异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寻求不同地区碳减排的实施路径,构建区域碳排放平衡机制。具体而言,本书所做工作主要有如下4部分:首先,分析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区域差异的具体表象。利用多指标面板数据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碳排放进行区域划分;基于相对剥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