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佛教造像艺术史》一书,作者穷八年心力,索隐钩深、寻经据典,以时代区域为依凭,对中土佛教造像风格之演变、造像断代沿革之轨迹等艺术论题的阐述,颇有建树。且存世至今的佛教艺术实物资料已占中国美术史现存资料的半数以上,尤以五代之前的佛教造像足以弥缝卷轴画图形象之缺失,虽相关研索相对滞后,学人因迹寻踪,自可仁智互鉴,故是书
文物、文献与文化——历史考古青年论集(第一辑)
甲骨文字典(第3版)
本书为《中国历代钱币·8》,西泠拍卖图录汇编中的一种,内收大量清晰、精美的拍卖物图片,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对于了解、研究该领域艺术品市场的现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在传播古代文化、普及古代钱币知识等方面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六辑)》由西南大学出土文献综合研究中心,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主编《出土文献综合研究集刊(第六辑)》主要内容包括:两周金文词义零释、论殷卜辞中的“县”字、谈谈甲骨文中可能用作“庭”的一个字、殴墟刘家庄北地新出土陶文与甲金文之比较研究、论简帛的民俗史研究价值、敦煌马圈湾汉简第125号补释、张家
2015年8月,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章丘分会——比较视野下的龙山文化与早期文明在龙山文化的命名地山东章丘举办,来自国内外60多位学者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研究。研讨会主题有城子崖城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岳石文化与夏商文化、聚落考古与社会复杂化研究、龙山文化的发现、研究与价值评估、龙山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等。《龙山文化与早
2004年4月,我去江西考察时,去过角山遗址,看了角山遗址发掘出土的资料。南方青铜时代文化遗存的考古学文化的分类与聚类和考古学文化的时空框架与文化谱系研究若明若昧。我认为只有扎实的田野考古工作和认真地编写考古报告,才能推进这些问题的研究,实现从昧到明。角山遗址的继续发掘与报告编写,或可能确定一个坐标点。同我一起观察角山
本书整理的各省铜元按流通的时间先后,以年月为“经”,以藏品考证与相关史实为“纬”,讲述那个“铜元时代”的相关故事,细述清代、民国铜元的来龙去脉,精选其中珍稀品进行鉴赏品位。
《古玉新识》全书图文并茂,主要介绍了古代玉石(玉器)的文化起源、主要种类、文物与赏析价值、如何辨识与把玩注意事项,从而对古玉爱好者与收藏者起到一定的了解与把握,为较好的古玩文化入门读物。
《中国玉器年鉴(2017)》从事件到人物、从文化到理论、从作品到审美、从材料到价格、从企业到市场,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地总结了2016年中国玉器行业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