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广泛搜集国内外沉船资料,对照各类陆地遗址出土的陶瓷器遗存,图文并茂地梳理和分析了中国古代陶瓷经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销的历程及阶段特征,揭示了中国古代海洋文明变迁的历史及不同阶段中国在世界海洋文明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大量展示窑址资料的基础上勾画出中国古代外销瓷业生产变迁的脉络,并以个案的形式讨论了以陶瓷贸易为媒介的中
胡宁、祁海宁主编的《南京文物考古新发现(第4辑)》分为上、下两编。上编收录的项目以材料见长,共有22篇发掘简报和调查报告。这批材料不仅涉及的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反映出南京历史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而且遗迹类型多,有墓葬、水井、塔基、窑址、古桥、城墙等,代表了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特色。其中,宁丹路东晋孙氏家族墓、
《蕴真堂法帖》被认为是中国*后一部石刻法帖。这本由吴英茂、陈璐主编的《蕴真堂石刻资料集成(精)》主要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部分拓片原文,第二部分拓片释文,第三部分,拓片印章释读。本书版式古朴,装帧精美,书法文献价值较高,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本有较高艺术价值的书法参考资料。
《太姥石刻文书》为民间文献资料丛书《太姥文化研究资料丛刊》的第二辑,全书收录了目前存于福建省福鼎市内一百二十余方珍贵石刻文书,主要包含著名风景名胜区太姥山的各处摩崖石刻,以及福鼎市宫庙、渡桥、堡寨、宗祠、庐墓等场所所立的众多碑刻。这些碑刻时间从宋代延续到民国时期,其类别包括记游题壁碑、官府示禁碑、功德碑、寺庙志、墓志铭
首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首次针对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是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部分)之后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也是一项确保国家文化安全、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国家工程。本书主要选择萧山市博物馆等本行政区域内各级各类国有单位所收藏保管的国有陶瓷精品推荐给社会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