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农户为主体研究对象,考察当前农户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评价分析研究。首先,从宏观层面考察我国财政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支持作用,对具体重要的公共物品进行宏观数据分析,考察城乡之间公共物品的供给差距,并对历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公共物品供给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考察政策对公共物品供给的促进作用;其次研究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
明清鄱阳湖地区的水面边界争端和草洲权属纠纷展现的是沿湖居民围绕自然资源的共享与竞争所形成的复杂历史图景。本书以大量新发现的鄱阳湖区渔民历史文献为核心资料,结合历代正史、地方志书、文人文集、官方档案、族谱碑刻、田野访谈等相关史料,围绕鄱阳湖“水面权”的获得、转让与保护,进而对湖区人群的定居历史以及渔课制度的建立与演变,特
禽流感疫情暴发不仅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损失,而且也会威胁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禽流感疫情每次暴发后,各国政府都会立即采取强制扑杀、强制免疫等措施来防控疫情的扩散和蔓延。《养殖户经济损失评价及补偿政策优化:以禽流感疫情冲击为例》在宁夏中卫沙坡区调研数据的基础上,以疫区蛋鸡养殖户为例,对禽流感疫情冲击下养殖户经
在国家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下,如何推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成为当下和未来几年的工作重点之一。本书在界定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主要包括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农村住房保障制度(以农村危房改造制度和易地扶贫搬迁制度为主)前提下。在穆怀中教授的社会
(1)土地细碎化理论基础研究。通过对土地细碎化概念分析,明确土地细碎化内涵及特征,剖析土地细碎化成因,解析土地细碎化对农业生产及土地利用格局等方面的影响效应,明确土地细碎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机制;(2)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细碎化测度研究。从土地资源的自然属性、空间属性及利用属性出发,构建基于省域及项目区等不同空间尺度下土地
土地产权制度是中国传统基础和根本的制度,也是近现代中国变革的关键。本项目在丰富的原始契约、历史档案的挖掘整理基础之上,系统性揭示了传统中国土地私有产权形态与地权交易体系,由此出发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近现代变革,并提出历史启示与现实借鉴。
本著作从现代农业的特点和形态入手,再根据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和主要方向,选择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创意农业、都市农业、休闲农庄、社区农业、品牌农业和绿色农业等重要现代农业形态,从理论上和实践进行深入研究,进而就现代农业推广的模式进行研究,探索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机制。
纵览农业农村改革四十年的历程,有两条经验很关键。一是赋权,逐步赋权并放活农民与农村产权与自主权。二是市场化,逐渐建立农业与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在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振兴的新起点上,赋权和市场化改革的空间仍然很大,将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动力。本书系统梳理了我国农业农村改革中重要的四梁八柱,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深入推进农村土地
本书收集了近期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人员为主撰写的部分农村经济调查研究报告。本书聚焦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领域的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重点围绕乡村振兴、农业农村改革、农业农村现代化开展调查研究和提出政策建议。内容包括五大部分:一是乡村振兴,从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视角把握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分析乡村振兴所需的制度
《中国农民状况发展报告2015(经济卷)》侧重于从中国农民的经济状况入手来把握中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总体报告中,在农民的生产维度上重点考察农地承包与流转状况、生产要素的投入状况、农业劳动力状况以及农民收入状况,在农民生活维度上着重考察农民生活消费状况与农民债权债务状况,进而对中国农民经济状况进行全景式展现。在总体报告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