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中的夏朝真实存在吗?人类来自猩猩吗?本书从1200万年前的人类化石说起,通过大量丰富多样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的实物图,介绍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让读者从文物中了解中国历史,学习历史文化知识。 当青铜器逐渐取代陶器之际, 原始风俗与文明礼制并存之时, 中国终于进入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时期。
铜镜是金属器文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门类,所以单独为一个系列。绍兴越地和湖州都是历史上出产铜镜的地方,先后成为制镜中心。铜镜的生产在汉唐时期达到了高峰,其铸造之精美,纹饰之丰富,令人叹为观止。本书收录的东汉龙虎纹镜,保存完好,高浮雕感的龙虎造型生动,是当时一种非常流行的铜镜纹饰;东汉吴越人物故事镜更是将流传的人物故事搬到了
春秋一百四十余国各怀鬼胎,三百余年后剩下战国七雄生死相斗。 各国变法图强首创郡县制度,军功入仕及布衣卿相打破封建世袭。 诸侯礼贤下士诸子百家争鸣,七国文字为后世留下修身治国之道。 金属冶炼工艺水平再进一步,越王勾践剑虽历二千余年犹如新铸。 青铜器具艺术与实用性兼备,用途广泛的铁器也走入平常百姓家。
叶木桂著的《中国古代瓦当纹饰审美艺术》这是一本学术著作。主要阐述中国古代瓦当的美学价值。全书通过呈现瓦当纹饰精美纹饰图景的同时,展现了其独树一格的设计美学风范,充分体现其随形就势的巧智结构,气韵生动的传神形象,以一生多的多变风格,寓意丰富的深刻象征,虚空深远的艺术意境,反映出瓦当纹饰成熟高超的设计美学智慧。瓦当纹饰设计
元代白话碑的碑文大都是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牍,是一种有价值的原始史料。元代白话碑的价值,可以从语言学和历史学两方面来说明。第一是语言学上的价值。元代的各种公牍,大都是先用蒙古文写成,然后再译为汉文白话。这种白话,虽然由于翻译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和当时的实际汉语完全一致,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反映了元代的白话口语状况,成为研究
文物出境展览是中外文化交流中非常具影响、非常受欢迎的文化活动之一,不但向世界介绍了四川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展现了田野考古、学术研究、文物保护、展览策划等各方面成就。在中法文化年、中外邦交纪念等重大外事活动中,四川文物作为“外交使者”和“国家名片”,密切配合国家外交大局,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
本书将海内外收藏的吐鲁番出土文献进行全面而科学的普查、缀合、识读、定名、录文、断句、校勘、注释,对海内外学者研究吐鲁番文献的成果进行全面回顾和总结。
《洛阳大遗址航空摄影考古》公布了1996年国家博物馆与洛阳市文物局等单位合作进行了我国历史上首次航空摄影考古勘察实践所拍摄的大量珍贵的考古影像资料,同时辅以国家博物馆提供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航空考古资料,并结合洛阳近年的考古成果对洛阳五大都城遗址和邙山陵墓群遗址进行全面展示和介绍,以求对洛阳大遗址有更加清晰和全面的认
《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报告丛书: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是国家文物局专项经费资助的“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报告”系列丛书之一。《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报告丛书: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修复报告》介绍了走马楼吴简的出土情况和学术价值,并对这批吴简的保护状况、修复方案、保护措施、工作原理及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介绍,附录的科技检测成果具
《侯马盟书字表新编》主要内容包括序言,凡例,字表单字,合文,存疑字,检字表,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