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研究内容分为四个模块,具体概括如下:模块1:概括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体系构成。结合相关文献,采取案例对比分析的方法,归纳出目前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行为的实践形态;从科学内涵、运行机制和保障体系三个方面概括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长效机制的体系构成。模块2:多维度化推演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激励机制。政策指引拉
本教材自力图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融合,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全貌。内容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基础理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并不断适应生产实践和国家需求,充实教学内容。自1994年开始使用以来,已经使用了20多年,受到历届选课同学的喜欢。被评选为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也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的使用教材。在我国建立多规划一国土空
奶业是健康中国、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产业,是食品安全的代表性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性产业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实现奶牛养殖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处理好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实践中,奶牛场发展种养结合模式,能实现畜禽粪便的还田利用,减少种植化肥的使用、改善土壤质量,同时,种植可为养殖提供稳定的青贮玉米饲料,一定程度上降低
本书具体阐释了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变迁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采取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测度了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的绩效;推导分析了农地权利配置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改革绩效的可能影响;在我国农地制度约束框架下从学理上拓展了科斯定理,尝试提出了中国农地产权版科斯定理;在大量实地调研基础上汇总归纳了浩
乡村对中国人意义重大,而乡村建设大多忽略了乡村世界本身丰富多彩的乡土生活和村民的情感诉求,要么是居高临下的改造,要么是资本粗暴的美容术。而本书著者即艺术家渠岩先生,十几年来扎根民间乡野,重视传统文脉的延续,强调乡村文明的价值,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关系的和解重建着乡村的情感共同体。我社已出版他的《青田范式:中
《中国农村》是由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组织领导的中国农村经济研究会编辑出版的进步刊物,于1934年10月在上海创刊,1943年5月停刊,共出版8卷103期。本书首次集中收录了现存全部102期《中国农村》,底本来自上海图书馆、国家图书馆等,涉及文章1000余篇,作者400余人。同时,本书还收录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中
本书是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课题组在2022年和2023年围绕我国肉鸡产业发展的一些重大、热点问题和基础性专题进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内容涉及我国畜牧业发展宏观环境,我国肉鸡产业发展态势、国际形势、疫病防控的经济学分析等多个方面。
区域粮食安全是国家出于维护统治等目的所提供的公共品之一。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漕粮供应作为国家经济中心与政治中心分离条件下最为重要的粮食资源调剂与区域粮食安全保障举措,成为一种国家行为,清代也不例外。关于清代华北漕粮供应的影响因素与社会效应问题,既有研究已取得了诸多成果,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不断拓展,展现了深入的理论和实
本书主要由理论研究(共十三章)和附录(共九篇)构成:理论研究包含13个范畴(1.产业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2.产业的区域设计;3.产业的流域设计;4.资源配置设计;5.技术路线设计;6.产业路线设计;7.经济机制设计;8.市场设定设计;9.产业政策法规设计;10.教育培训机构设计;11.产业安全设计;12.产业文化设
本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对国家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深度思考和分析,回答了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振兴什么”“怎么振兴”“谁来振兴”等基本问题,具有权威性、可操作性和前瞻性,为如何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专业的、可借鉴的思路,是领导干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案头之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