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士全书》是清朝昆山玉峰周安士居士所著,印光大师称其为“善世第一奇书”,并将其列入苏州弘化社常备流通书籍。全书共分《文昌帝君阴骘文广义节录》《万善先资》《欲海回狂》《西归直指》四部,约六十万字,其中汇集了很多的历史故事,深刻诠释了中国儒释道三家文化。《安士全书》被认为是准佛经,融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为一体,自成书以
本书是一本关于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的圣迹旅游书,文字通俗简易,图文并茂。作者到印度、尼泊尔等地旅游考察,按照以下顺序进行撰述:佛陀的出生之地——蓝毗尼园,成道之地——菩提迦耶,初转法轮之地——鹿野苑,弘法之地——王舍城竹园精舍、舍卫城祗园、毗舍离庵摩罗园,以及涅粲之地——拘尸那迦。作者拍摄上千多张照片,从中选择上百张
《第十届灵隐文化研讨会论文集:纪念皎然法师诞辰130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纪念皎然法师诞辰1300周年和道标法师诞辰1280周年”论文集,收集论文28篇,紧紧围绕皎然、道标二法师为中心,对其生平行状、名号法脉、佛学思想、诗文美学、交游著述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二法师虽然在唐代诗坛较为著名,但生平事迹缺很模糊,本书在此方面
本书包含《西山论丛》第一集与第二集,第一集是巨赞法师诞辰10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第二集是东盟佛教与“一带一路”论坛论文集。两集论文集都收录了参会的相关领域研究学者研究论文二三十余篇,且其中很多文章水平较高,对广西的佛教文化以及巨赞法师的佛学思想、对当地以及中国佛教发展的贡献等,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关于广西佛教在新时代的
本书系北京西黄寺主持的第五届黄寺论坛的论文集结。围绕论坛主题“从寺庙建筑看佛教中国化”,共收录学术论文近四十篇,具体主要是从汉传、藏传佛教各寺庙建筑艺术尤其是藏佛佛教寺庙——黄寺出发,来阐述佛教中国化在中国的演进历程、具体表现与深刻内涵,凝聚推动中国化的交流与共识,作出符合时代进行要求的阐释。本论文集史料新颖,图文并茂
《天台宗“十乘观法”思想研究》是围绕天台宗十乘观法思想而展开的止观理论研究。本书第一章首先对天台的教观背景加以介绍,并对十乘观法在藏、通、别三教中的运用作简要论述,以有助于增进圆教下十乘观法运用的理解。第二章对十乘观法的修行形式和方便前行也进行了梳理,四种三昧是十乘观法修习的形式规定,“大开圆解”和“二十五方便”是十法
《中国佛教社会工作研究:基于历史和文化传统的本土经验》主要是对中国佛教历史实践和哲学教义的文献梳理和现代诠释,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价值,无论对于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还是佛教弘法形式的现代转型,都有着借鉴意义。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传佛教僧众社会生活史”的方法论著作,是进行重大项目研究与写作的指南书。其主要内容是在反思与探讨近百年的佛学研究基础上,尤其是“理性”的精神到“还原”的方法,要注重佛教的内在“价值”与佛教徒的“诠释”。本书提倡“观念史与社会史”,主要是关切佛教作为宗教,具有思想观念与社会实践的一定内在统一性
在中国禅宗史上,高僧辈出,雪峰义存禅师即是其中之一。他早年四方参访求学,最终成为与“赵州禅师”相并立的禅学巨擘。成道后,他以福州雪峰为中心弘法利生,门下高僧遍布四方,由此形成雪峰禅学文化样态。晚年,义存禅师回泉州杨梅山区为父母守孝数年,后来有贤善之人到此山祭祀,慕其洪名而筑庵建寺,遂成南安雪峰禅寺。近代以来,又有很多高
佛教唯识学体系完备,思想精深,包含心性、认知、心理、逻辑等理论,是印度大乘佛学的集大成。中国唐代玄奘西行求法、系统翻译介绍唯识学,奠定中国佛教法相宗的基础,自此唯识学在中国扎下了根。中国唯识学构成佛教唯识学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佛教学理的发展影响至为深远。本辑《唯识研究(第9辑)》汇集了当代外佛教唯识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