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书作者觉米旁,他的著作主要有关于声明、因明、医药、历算、显密佛教、诗歌、议论课诵仪轨等内容。觉米旁大师所著的这本书主要包含了萨迦班智达贡嘎坚参所著贤者入门根本及作者对原著所进行的详细注释,阐述了其如何学习藏族传统文化大小五明,进而成为一名真正学者的方法和过程。该书是广大藏学爱好者了解和研究西藏历史上众多知名学者大师生
佛教三藏典籍中就佛教徒须遵循的宗教戒律有着清晰而明确的规定,律法既是维持佛教僧团的核心力量,又是佛教徒修行的核心内容。本书从佛教修行的视角出发,对佛教典籍中有关“性”(包括sex,gender和sexuality三个层面)与饮食禁戒的文本进行了梳理和分析。以戒律为基础而延伸出的佛教禁忌,较少带有宗教神圣性的色彩,其初始
《坛经》是六祖惠能大悟心性后从智慧心海中流露出来的妙法,非思量分别所能解;语录是祖师为引导参禅者自悟心性随缘施设的话头或法门,亦非妄想揣度所可通。禅宗传承久远、典籍浩繁、影响深广,主要内容在见地、根器、观境、观智、行法与果德数端。就见地而言,禅宗凡有施设,皆不傍经教、直指人心,令人当下明心见性成佛,虽自称“教外别传”,
栖心图书馆位于全国重点寺院——七塔禅寺内,是浙东地方文献收藏中心、浙东佛教文献收藏中心,也是宁波地区佛教文献最为丰富的图书馆。七塔禅寺为浙东佛教四大丛林(七塔禅寺、天童寺、阿育王寺、观宗寺)之一,始建于唐代,为临济宗中兴祖庭之一。民国时华严学宗师溥常法师在寺内创办七塔报恩佛学院,并主持编纂了《七塔寺志》《七塔报恩寺宗谱
本书以历史文献为依据,充分利用相关出土文物研究成果和海内外研究信息,将4~6世纪佛教中国化与民族大融合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特别是将十六国和北朝作为一个完整的历史时代,全方位梳理了十六国北朝时期佛教、少数民族与中夏文化、社会结构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呈现了民族融合、文化融汇的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并认为中国化的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建设项目成果,隶属“中国俗文化研究大系”中的“俗语言研究丛书”。本书为古代汉语研究专著,主要对唐宋禅籍中所见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歇后语和俗成语进行讨论。全书包括绪论、结语和六个主要章节:一、俗语研究概况;二、禅籍俗语的语义层次及存在形态;三、禅籍俗语的来源与演变;
李勤璞,江苏省赣榆县(gàiyuxian)人,在该地出生长大。苏州大学(SoochowUniversity)中文系文学士(1983),内蒙古大学(Inner?MongoliaUniversity)蒙古学研究中心法学博士(蒙古史,2007)。拉萨(Lha-sa)西藏师范学院政治语文系、西藏大学语文系助教和讲师(1983-
金陵刻经处所刻印的佛教典籍,在业内被称为金陵本;欧阳竟无大师领导支那内学院师生,再从大藏中选出各类*重要的典籍,并广为收集不同的版本,进行了精湛的校勘整理,编为《藏要》,特被称为藏要本。唯识学丛书第五辑将主要影印出版《藏要》中的唯识典籍,个别没有藏要本的则用金陵本。 唯识学所宗论有一本十支之说,一本即《瑜伽师地论》
《佛教与中国书法》是基于佛教及相关文化基础之上的中国书法内容,以书法及书学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内容涉及以汉字书写的佛教经典文本,与佛教相关的墨迹及刻本等。本书以书法史为风,力图从技巧、形式和风格三个方面对历代佛教相关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予以梳理,
肇论新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