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遇见”保罗·策兰、走近保罗·策兰的学术随笔。著名德语诗人保罗·策兰是二十世纪战后欧洲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但也是最难读懂的诗人之一,他的诗被参为“密封诗”。本书从策兰的精神创面为切入口,从民族根源、创伤书写、意象世界等方面勾勒出策兰的生命经历与写作,并试图找到打开策兰诗歌秘密的钥匙,以诗性的语言风格,书写策兰幽暗生命
非虚构纪实散文。书稿为八旬老人所作的家族故事自叙。作者刘燕吉,1937年出生在小官宦之家,年幼时开始跟随家人到北京生活,参加工作后曾在黑龙江林场工作十余年。丈夫黄伯璿来自闽侯世家,林则徐后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农学院森林系。书稿正是围绕“大吉”与伯璿的各自家族的家事展开,讲述了两个家族三代人历时近一个世纪的故事。大吉与伯璿
本书是“小说家的散文”系列,共收入赵兰振文章四十余篇,辑一“记忆在燃烧”,主要讲童年往事、趣事,文字灵动,非常鲜活;辑二“思想闪电”,讲述对文学的思考和简介;辑三“觅火者”,主要讲述各地游记,充满人文历史厚重感;辑四“小说者”,讲述作者各地的演讲与答记者问等。全文充满着积极力量。世间万物,唯有努力进取才能生存。时空的前
该书稿是一部名家随笔汇编,翔实记述了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程派艺术创始人程砚秋先生的生活经历与不平凡的心路历程,当中既有其自述与回忆,又有其关于戏剧艺术的观点阐释,还有其在游历国内和在欧洲考察期间写下的感性文章,语言平实自然、不事雕琢,说理深刻含蓄、发人省思。书稿全面展现了程先生恬静谦和、一丝不苟的人格品性,和他对京
该书稿是一部名家随笔汇编,精选我国杰出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文物收藏家郑振铎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一系列短篇文章,并将其分别置于“走向文坛”“入职‘商务’”“山中杂记”“游学欧洲”“师友忆往”“‘孤岛’蛰居”“从政九年”等篇目之下,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这位成长、活跃于五四时期的风流人物,新文化、新文学运动中
苏式饮食讲究时令时鲜。苏州四季分明,季季物产不同,传统饮食素来因时制宜,即使是家常便饭亦很讲究春尝头鲜、夏吃清淡、秋品风味、冬讲滋补。苏式食品品种繁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至今已有12个大类,1200多个著名品种。苏式饮食,不仅仅在于菜式本身,更暗蕴着苏州人的生活态度,对人生的追求,对大自然的感激与热爱,对优雅、精致生活
本书是一部散文集。呈现了巴丹吉林沙漠浩瀚、独特的自然风光以及遥远的历史文化。本书收录的十九篇散文作品是作者对奇特有趣的沙漠生活的一次文学书写。如《那斯腾》《巴丹吉林:沙漠中的人事物》《额济纳的农民生活》《在沙漠失声痛哭》《沙漠爱情故事》《夜行者》等篇章,都是视角向下,书写普通人的悲欢爱恨,体现了作者浓厚的人文情怀和独特
本书于2020年7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首次出版,此次因馆配需求定制新版,属“散文名家”套系中的一种,现内容无修改。本书是一部散文集,由三部分组成,即“生命的温润”“秋叶静美”及“站立的风景”,收入作者写于不同时期的二十余篇散文。《菜花哪里去了》书写偶遇小朋友的童真可爱,《那些带着鲜花和微笑的人》讲述天桥下卖花人的故事,这
书香入梦
寻常巷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