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学》系列丛书汇集了专门研究中国经学内容的文章,从六经、仪礼、经师、说文、论语、左传、春秋等研究出发,进一步对儒家传统文献进行解读,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深度的研究。
本书是关于尧、舜、禹(即天、地、水三官)崇拜的一部流传颇广的传统文化典籍,在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考其端绪,通其经文,阐其义理,叙其影响,力图正本清源,以展现炎黄子孙的精神志气,提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并服务于当前文化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
本书共收录文章31篇,包括《明清时期小说观念更新的宏观考察》、《欧阳修文道观新论》《金代名士刘长言佚文辑校》《杨慎滇蜀往返行迹补正》等文章。
钱文忠给孩子的国学故事系列,根据钱文忠讲《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玄奘西游记》《论语》《墨子》《医圣李时珍》《资治通鉴》《后汉书》《新唐书》以及众多未曾公布的故事汇编整理,共包含八册,此为前四册,分别是孝悌篇(《爱人者人恒爱之》)、睿智篇(《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梦想篇(《有志者事竟成》)、礼仪篇(《不学礼无以立
《孙经世集/泉州文库》收录其经学著作三种,包括《惕斋经说》四卷、《经传释词续编》八卷和《读经校语》四卷。《惕斋经说》四卷,其中卷一主要解《易》、《尚书》,卷二解《诗经》、《春秋》、《周礼》,卷三解《周礼》,卷四解《论语》、《孟子》及其他杂说。《经传释词续编》八卷,原名《经传释词》,内容比王引之同名著作多一倍,王引之为其
本书是《历代辑佚文献分类汇刊》的一种,已出版《经学辑佚文献汇编》(2010)和《史学辑佚文献汇编》(2016),《集部辑佚文献汇编》(2018)出版。《子部文献辑佚汇编》在前人的基础上,将明清以至近代学者关于先秦汉魏子部文献的辑佚成果,按照《古佚书辑本目录》重xin汇编,收录了先秦诸子类、儒家类、兵书类、农家类、医家类
本书为《民国文献类编》的续编,分社会卷、政治卷、法律卷、军事卷、经济卷、教育卷、文化艺术卷、历史地理卷、医药卫生卷、科学技术卷共十卷,每类下分若干子类,收录文献约3000种,全1000册,另总目1册。所收文献的时间跨度为1911—1949年,文献类型以图书为主,包括平装、线装,兼收手稿、档案等,有铅印本、石印本、油印本
《国学经典:诗词卷》选篇上自《诗经》,下迄近代,撷名家之菁华,集释评于一体。在篇目的选择上,既重视了传统意义上的名家名作,同时也顾及不同时代、不同文体、不同流派和不同风格的优秀之作,体现出了较为开阔的文学史、文化史、学术史视野。如,项羽《垓下歌》和刘邦《大风歌》,由于篇制短小,比较流行的几种《作品选》一般都不予选录;柳
本书为著名专家学者林之棠所著,为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刊本。全书分小学、檄伪、经、子四篇,为国学入门之作,意在为初学者指出治学门径。小学篇从甲六书释例入手,梳理了文字沿革:象形、象事、象义、象声、转注、假借;还论述了音韵举要,主要涉及音韵沿革、发音、国内外音标等。檄伪篇从檄伪源起、檄伪方法,详细注解《胡应麟八檄释》,并列举伪
经学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学术体系之大宗。但晚近以来,受到受到西方的冲击与国人的蔑弃,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适合于时代的新的形态,经学成为已陈之刍狗,长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国人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在面对时代之挑战时也常常感觉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在此局面下,重建经学思维体系,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