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描述了平谷籍著名篆书家王友谊,1949年出生于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镇峰台村,初为鞋匠,15岁始自习书法,几度参与书法正轨培训,后成为一方书法大家的故事。时间前后横跨六十余年,以生动的故事,感人的情节全面阐释了王友谊的为人之道、为艺之道。以抒情的笔墨着力塑造了在他身上体现的五种精神:即爱书法如生命,一生主攻篆书的虔诚
谢绛(994-1039),字希深,浙江富阳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六部侍郎。以父荫任试秘书省校书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进士甲科,授太常寺奉礼郎、汝阴知县(今属安徽)。本书是一部研究谢绛的较为全面的史料类图书,作者历经多年,搜集了有关谢绛的各类史料。全书共十三个章节,大致可分三大部分:1.谢绛研究,谢绛家族主
该书分上下两卷,主要内容是解州地区两大关帝庙碑刻题记,是研究关公文化的重要文献。关公文化是我国民俗文化及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于道德尊崇,关乎传统道德、士民生活、周边经济等等多方研究,对其相关碑刻题记的收集,是研究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本书通过实地采访核技术应用领域内的从业者,记述了五部分内容,分别是在新冠疫情爆发阶段,核技术应用在抗疫中发挥的突出作用:在公众安全领域发挥的重大作用;科技创新,钻-60生产、呼气探测上取得的突破;核应急医疗领域创新发展。这些内容都是核技术应用在公共安全、医疗卫生等领域的代表性成果,有保卫北京奥运会的放射性物质探测装置、
平鲁是唐开国大将尉迟恭故里,同时也是“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和门神文化研究基地。此“寻访卷”是我社出版的“故里卷”(2010年)和“考释卷”(2012年)系列丛书之第三种,是系列图书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为该书主编与书中十余位作者,走访京、津、冀、鲁、豫、鄂、湘、陕及山西相关县市,实地考察纪录尉迟恭遗迹、传说故事等之后,悉心整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了潍坊市坊子区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历史阶段涌现出来的144名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通过展示劳模先进事迹,讴歌劳模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广大职工群众建功立业,营造“尊重劳模,关爱劳模,学习劳模”的浓厚氛围。
本书《地质人宋瑞祥故事》记述了一位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地质工作者宋瑞祥人生中的百余个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社会的变迁、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为8章:第一章水乡情,第二章地质队员,第三章在三湘四水磨砺,第四章在青海的日日夜夜,第五章回归主业,第六章地球卫士,第七章为地球号诊把脉,第八章前行
本书按照最能反映当前全市中心工作、最能体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理念、最能覆盖全市各行业和领域的标准,从200个先进事迹中精选50个进行精编,是第十五届“双优”评选的精华合集。
本书分为“凝视:他者的目光”和“回望:我们的反思”两辑,共收入中外学者39篇文章,由点及面,从乡土写实、国族经验到地方记忆、女性身份等角度,重点梳理并分析了当代江苏小说家如格非,毕飞宇,苏童,苏小青,鲁敏,葛亮,诗人如卞之琳,韩东及先锋诗派等在全球语境下的个体经验和书写形态,追溯了他们作品在海外传播的途径,如何被译介及
本书记述了一位在共产党领导下、在新中国成长起来的地质工作者宋瑞祥的人生经历。本书稿记述了地质工作者宋瑞祥人生中的百余个故事。书稿内容丰富,故事精彩。通过他的人生经历,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社会的变迁、地质事业的发展历程。全书分为8个部分:踏遍三湘、路转峰回、风雪兼程、回归地质、攀登高峰、保护地球、追踪地震、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