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博物馆(原重庆博物馆)所藏甲骨208片。这批甲骨中小部分系端方旧藏,又归罗福颐,后为重庆博物馆购藏(20片);大部分购自卫聚贤、孙作云(90片)及重庆白隆平(67片);还有一部分为罗伯昭捐赠。当年《甲骨文合集》著录了36片,其后《甲骨文合集补编》又著录3片(与合集相重1片)。此次由重庆三峡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
余姚县旧有“半部余姚志,一部虞家史”的说法。会稽虞氏自东汉虞竟徙居余姚,至隋唐之际,仍然保持着“簪冕连华”的兴盛面貌,出现了三国虞翻,两晋的虞潭、虞喜、虞预,宋齐梁陈的虞愿、虞玩之、虞通之、虞炎、虞龢、虞羲、虞骞、虞荔、虞寄,隋唐的虞世基、虞绰、虞世南等一大批经学和文学之士。因家学传统,人物之盛,学术、艺术成就之多,实
东安古城遗址位于沂源县东里镇东安村中,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地面散布大量的花纹砖、“万岁”“长乐未央”字样瓦当,陶片以夹砂灰陶为主,铜器有剑、镜、镞等,铁器有锸、戟、剑等,还有新石器时代石器。2008年三普期间,发现有龙山、商、春秋、汉代城墙,古城历史达4500余年。这些发现对研究东安古城布局、历史与变迁,及当时社会
长江下游的土墩遗址的调查和发掘,至今已经70多年。但是,长江下游商周时期较早阶段的遗存,地层普遍单薄,出土遗物也少,分期研究一直是个难题。2009年五担岗遗址的发掘表明,其早期遗存时代上限可达二里头二期,甚至会早些。遗址第四期晚段的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五担岗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时间跨度大,自早至晚是延续的。《马鞍山
《甲骨文小字典》注释一千一百四十一件甲骨文拓片的基础上,又倾注了大量的精力,把现有的几部大字典中的甲骨文字进行了疏理与考证,并借助《说文解字》、《辞海》、《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以及甲骨文的各种释读本等资料为依据,肯定了共识的文字,弃除了尚未定论的文字,辨析确定了一些存疑待定的文字,归纳了一些通假文字,汇编成这本《
沂源博物馆收藏各类文物6000余件,文物标本近万件,藏品中有许多国内外罕见的珍品,如沂源猿人头盖骨化石、西鱼台遗址与东安故城出土的系列青铜器,东里东村战国墓出土的竹编器物、鞋、玉器等。《沂源文物精粹》收录了沂源博物馆收藏的陶器、玉石器、青铜器等各类文物精品二百余件,充分展示了沂源丰富的文物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两城镇:1998~2001年发掘报告(套装1-4册)》介绍:1998~2001年,山东大学对两城镇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揭露面积约1300平方米,发现三圈龙山文化时期的围壕,局部有城墙线索。发现龙山文化房址50余座,墓葬70余座,灰坑500余座,出土可复原的龙山文化陶器2600余件,石器近3000件。
《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增订版)》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墓进行了综合研究。书中所讨论的壁画取其广义,不仅包括彩绘壁画,还包括如模印画像砖壁画等使用其他材料和技术制作的壁面装饰,此外还附带讨论了装饰有画像的葬具。上编在全面占有材料的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壁画墓进行了分区与分期,将其分为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南方地区、中原地
安徽是青铜器出土较多的省份之一,并以寿县战国时期楚国铜器群、淮南蔡家岗蔡侯墓铜器群、凤阳卞庄一号春秋墓、蚌埠市双墩一号春秋墓葬等为代表,引人瞩目。《安徽商周金文汇编》对安徽商周有铭青铜器进行全面整理研究,详细收录安徽所出商周有铭青铜器。同时以学术界现有的研究为基点,考察其文字释读情况。对学术界新公布铭文资料及前人误收、
《万变:李零考古艺术史文集》,收入北京大学李零先生2008—2014年发表的考古与艺术史领域的文章22篇,涉及古代器物、建筑砖瓦、雕刻绘画、艺术中的动物形象等主题。这些文章集中体现了李零教授独特的关注点和研究取向,一是做有别于传统学术视野的中国研究,比如说鼎、冰鉴、古代妇女用品、角帽等;一是做世界视野下的中国研究,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