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强,大范围长历时干旱发生的可能性增加。本书基于水循环全过程的干旱形成因素分析,揭示了大范围长历时气象干旱、水文干旱、农业干旱成灾机理及其关联关系;基于自然证据及历史文献与考古资料的多尺度干旱历史序列重构方法,重构了全新世以来多时间尺度的干湿变化序列;建立了全国近500年干旱灾害序列,研究了
湖南位于祖国中部“七山两水一分田”的地貌格局极具特色。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和华夏陆块结合部,在漫长的地质演变中,历经多次构造-热事件,导致构造变形复杂、岩浆活动强烈、成矿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种类繁多,是全国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之乡”。现已发现的矿种达144种,探明储量的有96种,是全国发现矿种较多的省份之一。
本书介绍了矿物、矿床、矿产、成矿作用、成矿区带等矿产地学知识,为非地质矿产行业的读者提供了基础的矿产地质知识储备;总结了北京地区近、现代矿产勘查工作概况,以原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日本侵华、新中国为时间段划分依据,介绍了北京地区矿产开发简史,使读者对北京地区矿产开发、研究历史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体会;分能源矿产、金属矿产
本志在甘肃省第一代区域地质志(1989)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甘肃省近30年来的区域地质调查和科研成果,特别是全面收集和引用了地质大调查以来甘肃省基础地质研究方面的新资料和新成果。对甘肃省区域地层重新进行了厘定和划分,建立了地层动态划分系统,详细论述了甘肃省区域地层特征。同时对全省的沉积岩与沉积作用、火山岩与火山作用、侵
本图集收集汇总了有正式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所在辽宁省国家级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经过资料标准化、规范化处理和严格的质量控制后,在许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科学的统计方法,整编各项气象要素标准气候值,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编制而成的。这部图集主要以地图的形式,系统、直观地展示了辽宁省气候的时空分布规律,客观地揭示
2020年,辽宁省先后经历了严重的夏伏旱和8次强降雨(其中3场台风)和雨雪大风天气过程。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等部委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区、各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关于防汛抢险救灾和抗旱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科学决策,有效应对。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防汛工作目标
本书共分为四篇内容,包括电磁学科异常核实报告、流体学科异常核实报告、形变学科异常核实报告和测震学科异常核实报告。
书稿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惠及贫困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研究》的最终成果。在国家大力推行“生态文明”加“精准脱贫”的大背景下,该书稿通过对鄱阳湖湿地周边地区农户实地调研,掌握了大量详实的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梳理了生态补偿与农村贫困的关系,考察了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多维贫困状况的影响,探讨湿地生态补偿政策通过可持
本书主要依据对辽东湾东岸浮渡河口周边海域的海洋地质、地形地貌等调查,结合海洋动力实测背景,呈现了区域沉积特征和沉积物运移趋势;通过遥感影像解译,定量分析了浮渡河口沙坝-瀉湖地貌系统各重要演化指示参数的变化,恢复了浮渡河口沙坝-瀉湖的演化过程;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了围填海、堤坝建设等单个人类活动和多人类活动耦合影响下,沙坝
本书包括了137项海底地理实体,按照地理实体的地貌形态、规模大小和主从关系,可划分为2级,其中二级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共6项(东海陆架沙脊群、钓鱼洼地、赤尾海台、钓鱼海底峽谷群、赤尾海槽、花东海盆),三级海底地理实体命名共13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