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介绍了代谢组学的技术及应用概况、代谢组学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核磁共振技术、代谢组学数据预处理方法、基于代谢组学数据的多变量分析、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物定性,并介绍了植物脂质组、植物代谢网络分析,还讲解了这些技术的具体应用案例,比如LC-MS在植物代谢组学中的应用、NMR在植物发
大别山跨鄂、豫、皖三省,其中鄂东大别山植物区系丰富,被誉为中原地区的物种资源库和生物基因库,也是湖北境内幸存的唯一一块较完整的华东植物区系代表地。《湖北大别山常见药用一二年生草本植物》基于大别山植物科考30余年的工作积累,从植物种名、关键识别特征、释名解义、入药部位及性味功效、经方验方应用例证、中成药应用例证、现代临床
本书先概述了石榴多酚的组成、主要活性成分及其生物学活性,然后详细阐述了针对石榴活性成分展开的研究进展,包括石榴汁降血脂的研究,石榴多酚抑制泡沫细胞脂质积累的研究,石榴多酚促进泡沫细胞胆固醇流出的研究,安石榴苷、鞣花酸和没食子酸抑制泡沫细胞形成的研究,石榴鞣花酸抗肺癌的研究。全书内容丰富,专业性和指导性较强,为石榴多酚的
龙江老爷岭东北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东宁县境内的绥阳林业局施业区内的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本书收录的所有植物名称依照了《东北植物检索表》和《黑龙江植物志》。植物分类系统也参照了《东北植物检索表》,采用了修订后的恩格勒系统,蕨类植物采用了秦仁昌系统。植物的形态描述除了上述两本著作外还参照了《中国植物志》,在
本书以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画家盖拉尔多·齐波绘制的一百余幅精美、极富想象力的画作为基础,辅以马克·让松、斯特凡·玛丽、达妮·索托等三位作者从植物科普、艺术鉴赏、自然科学史的角度进行的详细:叙述和精彩评介,介绍了菊科、蔷薇科、十字花科等科属植物的形貌特征、生境特点和利用价值,以及自文艺复兴时期起整个欧洲在植物学研究领域的
本书是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成果之一。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河西走廊自然地理、植物区系及药用植物资源概况;第二部分简述了河西走廊中药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第三部分收载分布于河西走廊的药用植物302种,图文并茂,对每种药用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生境分布、本区域产地、药用部位、药物名称、采收储藏、性味功能、用法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总论,主要阐述了人工栽培植物的概念及类型,并对成都市人工栽培植物资源概况及应用现状进行了介绍。第二部分为各论,共列出400余种成都市常见人工栽培植物,并将主要栽培种类划分为经济作物、观赏植物和观赏花卉、药用植物及外来植物,描述了每种植物的种名、科属、形态特征、经济用途和园林应用等。第三部
本教材分为显微镜与植物学实验技术、植物学基础实验和植物标本馆的建设与管理三大部分,并附有国内外主要标本馆和植物园、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基于虚拟实景的植物学分类实习教学系统和基于微信小程序的植物学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的介绍。显微镜与植物学实验技术部分详细地介绍了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和植物制片技术、绘图技术以及摄影技术。植物学基
本书共分为5章。其中第1章为绪论,简要介绍砂藓的特征、苔藓植物组织培养的意义及研究进展、苔藓植物耐旱机制研究进展、转录组学研究技术,以及本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章介绍砂藓组织培养研究所需的材料、采用的实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讨论;第3章介绍砂藓对脱水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所需的材料、采用的实验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与
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现很多植物具有利用价值,他们总结、积累了关于这些植物的知识,并且代代相传,汇集成了许多蕴藏丰富的传统植物学知识宝库。本书以西南地区十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依赖的植物资源为切入点,讲述了少数民族同胞对各类植物资源认知、识别、命名、用途、用法、保护、传承等方面的传统知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