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十至十八世纪,湘西酉水流域一直是永顺宣慰司彭氏家族的世居之地。五代梁开平四年(910年),彭氏袭职溪州刺史;五代至北宋初,彭氏辖区一度包括沅水流域南北两江的二十州;明代,永顺彭氏土司作为防苗征苗的重要力量而受到王朝的恩宠;清雍正五年(1727年),彭氏土司改土归流。其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历五代的梁、唐、
《中国考古学大辞典》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纂的大型专科工具书,以其权威性、科学性、丰富性和实用性,满足多层次读者的学术或兴趣需要,填补图书市场的空白。全书共一册,收词5000余条,分为概论、史前、夏商周、秦汉至元明清、遗址与文物保护、科技考古六大编,内容涉及考古学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考古遗迹,考古遗物,考古遗址
《敦煌石窟美术史:十六国北朝(套装上下册)》作者赵声良自1984年大学毕业后即赴敦煌工作,有志于研究敦煌艺术史,后来又在日本取得美术史学博士学位。他率领研究小组经过数年的努力,完成了《敦煌石窟美术史》的第一部(十六国北朝时期),这是从美术史的角度对敦煌石窟十六国北朝时期石窟所作的全面研究,通过扎实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敦
中国,一个世界上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中国文化文明史,灿烂绚丽的古代艺术珍品标记了这个历史文明的行程,我们为之骄傲。《中国古代艺术珍品》从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艺术品中,对金器、银器、瓷器、青铜器等四类艺术样式,进行了介绍和赏析。
个人的创造发明,都是以他们所在社会中长期积累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文化传统为基础的。考古研究以物质的遗存为依据,但它的研究范围不限于物质文化,而是在于通过各种遗迹和遗物,研究人类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等物质文化,也包括美术观念、宗教信仰等精神文化。本书主要介绍了殷墟、惊现三星堆、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发现、
《神秘的中华地理与发现:中国著名石窟》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神秘的中华地理与发现:中国著名石窟》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了敦煌英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大足石刻这四个中国四大名窟。介绍全面,语言通俗,雅俗共赏。让它可读、可赏、可藏、可赠。
2007年2月至2010年底,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史博物馆对南京大报恩寺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在整个发掘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既包括明代建筑构件,也包括种类丰富的各类佛教供养器物,另外还发现了乳香等宋代香料以及放置香料的香囊、香盒等器皿。南京市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敦煌研究院、上海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编著的《
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文化的繁荣离不开对既有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该书就是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继承和普及而策划的。我们想通过这套图书把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展示出来,让具有初中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我们今天振兴民族文化,创新当代文明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其实,中国文化与世
《二十年:三峡工程重庆库区文物保护总结性研究(1992-2011年)》以研究的形式对三峡重庆库区20年文物保护工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总结和研究了三峡文物保护规划和实施两个阶段的文物保护状况,包括规划的制定及作用、三峡文物保护管理体制特点和效能、各区县地下和地面文物保护状况、文物工作者奉献和白鹤梁水文题刻、张桓侯庙、石宝
本书从石湾窑概况、石湾窑产品概述、石湾窑艺术成就、石湾窑体系研究、石湾窑文化解析5个方面展开详细论述,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探讨了石湾窑文化问题。文中资料图片丰富齐全,涵盖面广,许多第一手资料来自陶瓷收藏家的珍藏。研究深入细致,将石湾窑从时间和空间角度与自身和其他窑址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结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