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系列教材)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分析方法,构建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然后在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发展模型、状态空间计量模型、统计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工具变量2SLS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等方法对农村转移劳动力价格扭曲、价格动态变化趋同及其对城市经济、农村发展和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展开实证研究。本书的创新之处
莫云华、奚晓文主编的《农村改革创新(2002-2012)》是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与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联合编著的。采用亲历者讲述,记者或相关人员采访整理的形式,全景式地再现了上海农村1978年至2012年间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和成果。这三册书既是30多年来上海农村改革创新的生动记录,也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党史提供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精准扶贫方略,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科技扶贫是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界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和党中央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精准扶贫与创新驱动发展
本书主要内容:(1)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与国土资源保障能力。(2)土地资源有效供给与集约利用机制。(3)矿产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利用机制。(4)典型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国土资源保障模式比较及借鉴。(5)国土资源有效供给与高效配置的政策设计。贡献:(1)提出提升国土资源保障能力的理论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一般性参照系,为理解我
本书以中国地质调查局农业地质应用研究中心为依托,全面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有关农业地质和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工作的新方法、新技术,以及调查评价、基础研究和成果应用转化等方面的成果。
中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确立,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有效的激励机制,成为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和农业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形成了我国农村单个农户小规模生产经营的格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户生产经营过度分散化和非组织化问题。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双层经营体制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农村市场
技术因素是影响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双刃剑”。对农产品安全问题的分析,应包括不同方向技术进步对政策的内生反应。本书以农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农药技术市场的实证分析,构建了效用与环境双重约束下的农业技术进步方向模型,分别对我国农产品安全问题的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进行了追溯。本书拓宽了技术进步方向模型的应用范围,并在现有的农业技术
本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前言:“互联网+”——传统产业转型新机会、第1章平台模式、第2章跨界模式、第3章精准模式、第4章订制模式、第5章智能模式、第6章安全模式、第7章碎片模式、第8章其它模式、结语:“互联网+”时代来了,农业投资该怎么做。
为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7〕1号)精神,根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部署,农业部就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了《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将2017年的“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