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富收藏鉴识讲堂:杨静荣讲古陶瓷》以图文结合的方式,讲解了清代不同时期瓷器的特征、鉴别方面的知识,用通俗易懂又专业的笔触为收藏爱好者能够了解清瓷的特性、识别真正的清瓷,断定清瓷的年代,提供帮助,并附有近年来清瓷在市场上拍卖的价格供收藏者参考。
本书全面收集有关包山楚简研究的资料,并系统研究包山楚简相关的各方面问题;重新编联竹简顺序,对简文进行新的分组,注重对新资料的运用,考释疑难字,继而根据*成果编纂文字编。
《上博战国楚竹书(1)文字考辨》在战国楚文字语料库的基础上,考辨了《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1)《孔子诗论》、《□衣》和《性情伦》中的90余字。共分为三章,每章中都先列出考辨的字所属竹简的拓片,其后列出拓片的释文,最后是作者对所考辨的文字的观点和看法。
《东镇沂山碑拓集锦》选取元大德二年大元增封东镇元德东安王诏碑、明洪武三年大明诏旨碑、明成化三年重修庙记碑、明成化八年东镇沂山寝庙成记碑、明成化八年刘时教谒东镇沂山诗碑、明弘治元年东藩代祀诗序碑、明正德五年乔宇昭告碑、明正德五年沂山瀑布泉诗碑、明正德十年谒东镇庙诗碑、明嘉靖二年谢芝沂山歌碑、明嘉靖四十四年陈庆诗二首碑、明
《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第三届出土文献与中国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国际)论文集》主要内容包括:卜天寿写本“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章辨析、论出土文献的数字化及其与古代文学的研究、汉鼓吹铙歌《朱鹭》新解——以汉代画像、造像艺术为证、北朝鲜卑帝王及宗族谱系校补、出土文献与清代《说文》研究、秦汉简牍制度的发展与儒家文献的经典化、
《山东道教碑刻集:博山卷(上下)》辑录了山东境内现存与道教相关的碑碣、墓志、塔铭、摩崖、经幢、题记等,以上数据皆通过田野考察得来,除少数曾有着录外,绝大部分首次公开发表。按当前行政区划分卷,每一县或市为一卷,泰山、蟧山等碑刻相对集中的地方则单独设卷;每卷按碑刻现存地点分类,每一地点又按立碑时间先后排序。
许檀编著的《清代河南山东等省商人会馆碑刻资料选辑》收录了清代河南、山东、直隶、山西等省的商人会馆的碑刻资料,抄录整理了近一百六十通碑的碑文,内容涉及会馆创建的背景及创建会馆时买卖地契的过程、捐款的明细、开支的明细等内容,是研究中国近代城镇结构和市场发展的**手资料。
马怡、张荣强主编的《居延新简释校(上下)》依据居延新简的简影图版,对居延甲渠候官(破城子)、甲渠塞第四燧出土的汉简进行释校。尽可能完整的反映居延新简的原貌(如形制特征、断简、刻齿、重文、合文、垂笔及各种符号等)。 居延汉简有新旧之分,人们习惯上将1930年出土的称为旧简,将1972~1976年出土的称为新简。居延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