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区域差异巨大的国家,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内地区差距大,我们实施了东南沿海先开放的重点开发开放战略,40年的业绩证明战略正确。本书利用地域分工和交易成本理论,沿着斯密分工决定市场,市场促进分工演进,交通影响市场范围和交易成本的思路,从理论和实证上研究高铁发展对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
本书基于商业周期和债务周期理论,分析中国经济金融结构所处的历史阶段,结合国际经济形势的主要特征,判断央行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制度框架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每一轮经济周期或者商业周期,都经历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四个阶段。而当以上这四类周期在时间上重叠时出现周期共振现象,此时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幅度将更为显著。然而2015
《中国经济重大问题研究(2019)》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国家“2011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资助出版项目,本书汇集了南开大学经济学院10位教师近年来取得的研究成果,涉及经济学理论创新、共享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思想史、中等收入陷阱、能源经济、经济发展、国家治理及
本书从着力抓住科技创新、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发,探索了提高税收优惠政策运用效率以提升企业自主研发信心和积极性的问题所在和解决方案。具体来说,本书依托近十年来研究团队完成的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软科学)重点项目陕西省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2013KRZ18)、陕西省社科界2014年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
《上海郊区发展报告(2019~2020)》是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编撰、出版的第十本全面反映上海郊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报告。本报告选择经济、社会、城乡一体化及农业、乡镇等五个重要方面,展开了深入分析和展望;同时还根据9个郊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形成了区县报告篇,展示了各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比较翔实深
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光辉历程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浦东区委党校组织了一批相关学科的专家学者在广泛搜集资料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写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及其精神品格》。《浦东开发开放的历程及其精神品格》汇集11篇文章,分别从浦东开发开放历程、精神品格、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经济高质量发展、自贸试验区建设、科创中心核心区的实践
本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研究成果。本书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茂物目标实施效果评估为核心问题,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经济技术合作、自由贸易区建设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对亚太区域经济合作的贡献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
该蓝皮书分七编共20章,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空间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优质生活圈建设、大湾区市场一体化建设、大湾区社会协同指数研究等。蓝皮书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主要建设任务展开深度研究,重点对大湾区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些综合性、专题性的领域和重点难点问题
当前,新常态下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是理论界与实际部门都十分关注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西部地区典型案例研究》提出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基本分析框架,以我国西部地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全面分析了我国西部地区经济结构变迁历程、主要特征以及推动经济结构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共享经济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发展大局,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勾画出东西南北纵横联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当前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应着力于完善体制机制和创新政策体系,聚焦破解区域协调发展和合作中的运行症结及体制机制弊端,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