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儒藏》为儒家经典和反映儒家思想、体现儒家经世做人原则的典籍的丛编。收书时限自先秦至清代结束。 二、《儒藏》精华编为《儒藏》的一部分,选收《儒藏》中的精要书籍。 三、《儒藏》精华编所收书籍,包括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传世文献按《四库全书总目》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分类,大类、小类基本参照
本书由三个主题互涉的独立著作合并而成。内容涵盖了对王弼《老子注》的解释学方法的分析、王弼《老子》本及注释的批判性版本及“推论性”翻译等。
《儒藏》是大型儒学文献整理和编撰工程,涉及许多学术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儒藏论坛》正式将这些研究的论文汇编。本辑收录20世纪10位儒学大师的评传和年谱。
《大学》原本是《札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子的弟子曾参所作,其阐述的“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蕴涵着儒家的积极有为的思想。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首。《中庸》立足于人性修养,详细阐述了如何通过学习做到“三达德”、“五达道”,讲而达到至诚的“中庸”境界。《论语》的内容极其丰富,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
在《孟子》这部近三万五千字的著作中,作者构建了完整、庞大的孟学体系。千百年来,无数学者把这一庞大的学说体系条分缕析,或以注疏、章旨形式,或以旁通、体认等名目,阐释其所蕴含的价值。总起来看,《孟子》七篇是中国古代政治学、伦理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乃至美学的经典,堪称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而这部百科全书立论的根本点则是孟子
《道德经》是以五千字成书、却让后世用无数万言去诠释的“玄学”著述。本书内容包括:题解、原文、译文、评点。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老子生活在东周时代,生卒年不详,楚国人。他做过东周的守藏室之史,也称作柱下史。这个官是掌管东周的典籍文献的。《国学一本通:道德经(彩图全解)》又称《老子》,分为《道经》和《德
《韩非子(彩图全解)》介绍了法家是我国古代与儒家、道家齐名的重要思想学术流派,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韩非子》则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就其主体而言,它实在是一部政治学巨著,主要论述君主如何才能管好臣民、稳坐江山、富国强兵乃至称王称霸,亦即古人所谓的“帝王之学”。书中除了论述、权势等主要内容外,也论述了
《庄子(彩图全解)》介绍了关于庄子的文章,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说:“……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洋自恣以适己。”可谓切中肯綮。后人之所以喜爱《庄子》,除了爱他的思想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庄子》的文章。明代的胡应麟说:“庄周文章绝奇,而理致玄妙,读之未有不手舞
《齐鲁诸子名家志》采用述、记、志、图、表、录等体,以志体为主,收录了山东历史上28位最杰出的代表人物的生平、业绩、影响和后人的研究状况。不仅记载了先贤们的生活与成长经历、主要业绩和贡献,而且收集了与他们相关的遗存、遗物、纪念设施,后人对他们的研究、评价,以及相关的纪念活动,可以说是介绍和研究这些先贤的内容全面、形式严谨
《齐鲁诸子名家志:曾子志》介绍: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继承者之一,被后人尊为“宗圣”。他倡导“忠恕”、“孝道”,注重自身修养,一生不懈地实践孔子学晚,著有《孝经》和《大学》。《齐鲁诸子名家志:曾子志》采用志、传、图、表、录诸体裁,客观、科学地记述曾子的家世生平、著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