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是由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美学研究中心”(挂靠文学院)主办的学术期刊,计划每年出版两期,每期排版字数约28万;内容以研究中国美学包括古代和现代两大部分为主,尤其侧重中国古代美学和审美文化的研究,兼及中西美学比较研究。栏目设有“中国古代美学研究”、“中国现代美学研究”、“中国审美文化研究”、“中西美学比较研究”、
本书收录朱立元教授主持的德国古典美学研究前沿工作坊论文近二十篇,着重探讨德国古典美学思想的产生、变化及其变化所体现的时代精装神,以及如何以新的视角重新探讨德国古典美学的价值,德国古典美学精装神对当代生活的观照等话题。
《谈美》是美学大师朱光潜以书信形式为青年所写的一本美学入门书。在《谈美》中,朱光潜以朋友般的谈话语气将美从哪里来,美是什么及美的特点等内容娓娓道来。《谈美》全书抒发了作者的人格理想,美学理想,他将人生纳入到美学中,提倡人生的艺术化,使读者懂得美,学会去发现美,从而获得一种艺术化的人生。同时,本书还附录朱光潜其他谈美文章
《美学的历史/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16》是《美学》的一部分,《美学》是克罗齐的第一部著作,它所讨论的不仅是普通的美学问题,尤其是美学在整个哲学中的地位,审美活动与其他心灵活动的分别与关系。克罗齐认为哲学自有一个系统,美学在这个系统里只是一个方面。继《美学》之后的三部书:《逻辑学》、《实践活动的哲学》、《历史学》,表现了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谈美书简》是朱光潜晚年的美学著作。书中的十三封信对怎样学习美学、马列主义美学体系,以及美感、典型、形象思维、创作方法等美学范畴,做了生动而详细的阐释。书信体的叙述方式,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它是初涉美学者学习美学知识的重要参考书籍。第二部分《谈美》写于1932年,是继《
《社会主义与自然》尝试从"自然"出发重构1950196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政治,所采取的具体路径是:聚焦于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后、尤其是195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继续改造"内外自然"这一历史时期,以此一时期涌现出的新山水画、大跃进民歌壁画、"自然美"的争论以及社会主义新喜剧等文艺、美学实践为具体对象,考察
《美学指南》涵盖10个美学基本问题和8个美学分支学科,每个问题和分支学科都由该领域的专家撰写,兼顾历史和前沿。《美学指南》自2004年出版以来,成为国际美学界流行的美学教科书。 那些细读组成本书的论文的读者,会发现更多的直接证实美学之兴盛的证据。他们会在这些论文中发现一大批涉及面甚广的主题,其讨论不仅涉及美学中的主要
时代在改变,新的时代,新的经济生活方式,新的技术条件,也促使人民大众的文艺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学艺术遇到了新情况,应该怎么办?一些西方学者提出了“文学的终结”和“艺术的终结”的观点。这种“终结观”,实际上反映的是文艺与审美的关系,文艺与作为其载体的媒体间关系,以及文艺与所反映的观念间关系这三重关系的变化。因此,文艺
这是一部学术专著。《美学导论》对西方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全面、简要的介绍。本书分为经验、对象及事件、意义和判断四个部分。靠前部分讨论了审美的意义和范围,分析了审美经验和审美特性的意义;第二部分论述了审美对象的性质、艺术的定义以及创造和再创造等问题;第三部分对艺术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包括艺术解释、有素养的观众、意图谬误、艺
《美学》是“艺术史之父”黑格尔的划时代巨著,原是作者于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海德堡大学和柏林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去世后由其学生霍托编辑成书。黑格尔以“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为目的,以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和辩证法为基础,详细地论证了他的核心观点: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全书卷帙浩繁,全面而系统地考察了绘画、建筑、雕刻、音乐、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