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昆仑山的故事:新疆回迁藏族牧民口述史(藏文)
《王统日月宝串》系《藏籍译典丛书》之一,也是近年新发现的珍贵藏文古籍,史料价值不菲,对藏学界的研究具有重大参考价值。这部史籍由两个部分组成,即《日种王系》(普兰王系)和《月种王系》(古格王系)两部,内容各具特色。其中,《日种王系》约著于15世纪,主要记述了普兰王系的历史;《月种王系》约成书于12世纪前。其内容主要讲述了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人类学长期以中国西南研究为专长,本书即是以“变迁中的中国西南”为研究背景,以“金平勐拉傣族的历史源流及族群关系研究”“清末以来云南小凉山彝族农村家庭家支通婚的历史考察——以嘉日家支为例”“耿马摆夷土司及其与国家关系研究”“清代《普洱夷人图说》研究”“选择与归属——口述史视野下德昂族的历史文化”等内容为视
《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研究了民族文化的重构与再生、民间手工艺文化与设计创新的结合、传统文化与当代设计的结合,梳理了民族文化的脉络以及现代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与不足,结合设计学理论,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并以具体的案例进行补充分析,是一本理论与实践、民族文化与设计紧密结合的学习参考书。《民族文化与设计创意》特点:《民族文化与设
藏族的草地利用方式、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都是伴随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形成的,对生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有很高的适应性。在社会和生态变迁的背景下,藏族生态文化仍可能对当前的生态实践、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我们从生态民族学的视角出发,以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和当雄县甲多村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藏族村落位于西藏的农牧过渡地
该书由非物质文化标志和物质文化标志两大部分。非物质文化标志里主要讲述了四子王旗已入选的国家级、自治区级、盟市级及旗县级非物质遗产文化名录的项目及其传承人。同时也包括了其他能够代表本旗文化标志的特色文化项目。物质文化标志里主要讲述了四子王旗旗境内重要的历史及古遗迹文化标志(历史文化遗址、寺庙、碑刻、岩画等),地理文化标志
《四川省志·民族志》是由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牵头承编的一部省志部门志分卷,具体承编单位为四川省民族研究所。书稿客观反映了四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1986年至2005年间的历史和现状。本志内容包括对四川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综述和对14个世居少数民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
《古韵康苗》一书,以崇左市天等县福新镇康苗村峒为背景,围绕“侬峒历史”这一壮族发展重要脉络,挖掘“民风民俗”这一壮族侬峒文化特色,通过讲述康苗村这一壮族村峒的人文地理、自然景观、民俗信仰、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故事,突出“古”与“美”的侬峒文化特色,为民族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提供了宝贵的文化元素。书中收录了多位作者的
本书围绕三岩地区的特殊社会文化,全面叙述了三岩地区的地理状况、历史沿革和特殊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对帕措父系社会形态下的宗教婚姻和丧葬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的考证。三岩位于金沙江上游西藏与四川两省区交界处,这里区情特殊本书围绕三岩地区的特殊社会文化,全面叙述了三岩地区的地理状况、历史沿革和特殊的文化形态,尤其是对帕
本书以南岭走廊瑶族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以空间理论为切入点,探讨传统村落文化环境保护与发展路径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通过在桂、湘、粤交界区南岭走廊瑶族六个支系中选择具有代表性和不同发展模式的七个传统村落进行田野调查,在村落个案调研及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总结瑶族传统村落多维空间形态特征和文化环境演化规律,从而提出了富有创见的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