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埠河中游区域系统调查报告(精)》由宫希成编著,本报告是安徽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成果之一。杭埠河中游地区总的地形地貌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分别由山地、岗地丘陵和平原组成,低矮的丘陵岗地与平原组成的地貌类型比较适宜区域系统调查。该区域古遗址、古墓葬分布密集,据以往考古工作显示,区域内的大多数文化遗存保存相对较好,这
《汉长安城桂宫:2号建筑遗址(南区)保护工程报告》从汉长安城和桂宫的历史沿革入手,尽可能翔实地向读者介绍了桂宫2号建筑遗址保护前的遗址现状、保护工程的施工过程和施工后的展示效果,并对后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比较,提出解决办法。
本书为学术资料性图录,收录湖北省南水北调工程2009~2010年重要考古发现19处,内容涉及旧石器点、古代文化遗址及墓群,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其中的郧县辽瓦店子遗址、郧县刘湾遗址、张湾区焦家院墓群等的发掘,都取得了重要收获,为学界所关注。
宋大川、夏连保主编的《清代园寝志(上下)》尽量考虑清代宗法制度的特点,结合文献资料的记载和实地调查的情况,对每个家族的茔地变换、园寝与园寝之间的关系进行剖析研究。清代园寝制度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制度下所产生的一套特殊的丧葬等级制度。在这一特殊丧葬等级制度下,清王朝依据宗室成员生前社会地位的等级,
《西部考古探险系列:险行米仓道》主要内容包括:考察足迹、新闻发布会、巴中市巴州区、巴中市平昌县、巴中市通江县、汉中市汉台区、汉中市南郑县、巴中市南江县、数字化米仓道、考察日志等。
《镜文化与铜镜鉴赏》共分为:上卷镜文化总论;下卷历代铜镜简介两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鉴与镜、镜文化、铜镜十大功能、铜镜之命名等。
作者在多年研究茶文化、紫砂文化过程中,勤奋耕耘,创作颇丰。本书是从他所喜爱的紫砂陶艺作品中精选数十尊紫砂壶及其陶器,以恭敬虔诚之心品读佳壶,读壶理论与实践兼具,重点关注当代壶艺作品,清新质朴的读壶美文,带给读者以审美的愉悦。静心展卷,一壶清茗,于灯下细品,茶香壶韵,抚慰人心。这是一部具有新意的探索紫砂艺术的壶艺美学之
青铜文化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广西与东盟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要介绍了2011年在广西与东盟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海南、广东、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以及越南、老挝两国专家、学者提供的青铜文化、铜鼓文化、青铜器科技保护等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广西与东盟青铜文化学术研讨会
暴露在野外的众多大型石质古迹,包括建筑、洞窟、石碑等,由于自然因素的风化作用和人为因素的破坏,许多文物的表面都已发生严重的劣化现象。如不采取有效措施,许多珍贵的实物记录将不复存在。所以,研制性能良好的石质文物保护功能材料已成为文物保护研究领域的迫切任务之一。但是,目前所使用的保护材料几乎都不能完全满足保护者的要求,这源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3)》共收入6种8篇清华简文献,分别是已失传两千多年的《傅说之命》3篇、《周公之琴舞》、《芮良夫毖》、《良臣》、《祝辞》以及《赤鹄之集汤之屋》。这批文献的整理公布,将会对历史学、文献学、文学史、思想史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