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丛书第一辑拟出版10部,以经折装呈现,均为吉林省博物院藏品珍本,版本价值极大。《始平公造像记》,全称《比丘慧成为亡父洛州刺史始平公造像题记》,是由孟达撰文,朱义章书写的龙门石窟造像题记之一,石刻位于洛阳市南郊龙门石窟古阳洞北壁,刊刻于北魏太和二十二年(498年,另有太和十二年、二年、十九年等数种说法)。书体为楷书。
本套丛书第一辑拟出版10部,以经折装呈现,均为吉林省博物院藏品珍本,版本价值极大。阙,是中国古代一种标志性的礼制建筑,反映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礼制思想。汉三阙,又称东汉三阙,即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隶篆铭文,是研究我国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雕刻艺术中的珍品,山东汉三阙,世界闻名,国之无双,历史学家为之惊喜,文物学家为之
本套丛书第一辑拟出版10部,以经折装呈现,均为吉林省博物院藏品珍本,版本价值极大。本册《宋拓群玉堂苏帖册》首标题作“群玉堂帖卷第六苏文忠”,因全为东坡书,故又称“群玉堂苏帖”。全册38页,“上清储祥宫碑”有22页,“春帖事词”及坡翁题记有16页。真书,204行,1771字。除有8字稍残残外,字字清晰,神完意足。评者谓此
本书选取了钟繇《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宋拓本)、虞世南《演帘珠》、褚遂良《诗唐风》、柳公权《九疑山赋》、蔡襄《寒蝉赋》、祝允明《孝女曹娥碑》、王宠《石湖八绝句》、董其昌《五经一论册》等小楷名品,又收录了无名高手的《十轮经》《敦煌写经》等稀见精品,各幅作品可以相互参看,从中亦可窥见小字的演化轨迹,又能揣见各位书家的
湖北巴东《东汉元和四年刻石》是2003年底,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馆考古队,在巴东县长江南岸张家坟墓道中发掘出土的一块东汉刻石,首行有“元和四年”字样,系公元87年刊刻。本书将原石与拓片高清图版并列编印,将研究文章《对湖北巴东<元和四年刻石>与其他东汉刻石的书法比较研究》作为前言,将其放在同时期汉代
湖北文化资源积淀丰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湖北是楚简的故乡,为了更好地保护楚简、弘扬楚简文字书法艺术,湖北省书法院成立了楚简书法研究中心。这是推动书法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用书法讲好湖北故事、中国故事。本书是由湖北省书法院、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专家力量担任学术支持的出版项目,收录了国内在楚简书法领域有影响力的20余位学
本书是作者在接触各大馆藏书法名品,并长期研读历代名家名帖所撰写的评鉴文章合集,共计六十余篇。其文章基调秉承了书法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经典、回归传统文化根脉的思想,从而对书法名品进行评鉴,同时也对当代书法评论展开了批评和思考,具有较强的独创性和学术性。此外,作者还对传统技法有所探究,并在其文章中进行了剖析,其中涉及了
本书共收录黄宾虹关于篆刻的著作三种:《叙摹印》《古印概论》《周秦印谈》。其中,《叙摹印》讲解了我国篆刻历史之流变,并对制作方式做了探讨。《古印概论》《周秦印谈》则是对三代、周秦印章遗存、形制、历代著录及史学价值等进行了总结。
本书由当代著名书法家方斌先生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国学中心原主任柯文撰写的《中华颂》基础上用“爨宝子体”书法书写了书法作品,是采用千字文形式撰写了《中华颂》。内容以洋洋洒洒一千字,涵括了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历程和文明演进历程。全文从混沌恍惚、盘古开天的遥远历史讲起,借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造人、有巢氏构屋、燧人氏取火、
本书主要记述道因和尚的生平活动。《道因法师碑》在谨严中又具生动的姿态,给人一种健康活泼,奋发向上的感觉。在用笔上刚劲有力,斩钉截铁,如刀断木,收笔间带有波磔,有古隶意味,还参入了六朝、隋碑的笔法。此碑不仅具有其父结体严谨、行笔险劲的特点,同时又颇有北魏时期的楷书遗风。此碑书法笔力遒健,险峻瘦怯,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是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