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是如何工作的? 历史是如何编写的? 民众是如何想象历史的? 国家的历史编撰与个体的历史记忆为何总是不同? 本书围绕这些很少被关注却又极为重要的问题展开论述,并采用历史知识生产这样的知识社会学方法分析问题。 作者以独到眼光、尖锐笔锋,对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进行个案诊断、文本剖析,指出历史从来没有过的这种重要性乃是
作为一部富于创意和挑战的探索性著作,本书在广泛汲取和甄选中西史学*成果的基础上,从经济变化、国家形成和社会抗争三方面入手,通过比较中国与西欧之长时段历史的异同,否定了长期盛行的各种西方中心主义研究框架,也展现了中西社会、经济、政治史的总体脉络和各自特点。
《人类简史》探讨了人类从哪里来,颠覆了我们关于人类进化的认知,理清了影响人类发展的重大脉络。人类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是无以伦比的智慧动物吗?时代要进入后人类时代了吗?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融合了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学科前沿知识,打破了学科和思维局限,对人类
17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勒内·笛卡尔曾经说:“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所谓方法,就是做事的路径,《史学论文写作》即关于史学论文写作的方法和路径。笔者本人一直从事历史学习、研究和授课,在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多年讲授“史学论文写作”课程。学校决定资助在2018年出版一批教材,领导动员我将这门课程的讲义整理出版。为着教学上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谁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集刊,由该中心主任杨共乐任主编,周文玖教授任副主编。该集刊自2002年以来已出版了17卷,2006年以来改为一年两期,已被收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此卷为第18卷。该卷设比较研究、中国古代史学
社会进步学的理论体系包括社会进步学基础理论和社会进步学分支理论。社会进步学基础理论主要介绍什么是社会进步,社会进步的基本规律,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方法。是对社会进步整体的、综合性的、根本性的研究。社会进步学的基础理论部分主要包括社会进步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社会进步基本问题、社会水平、社会基本规律、宏观社会类型进步和社会进
20世纪上半期是美国史学进入中国并对中国史学产生影响的关键时期。通过翻译出版、期刊推介、用作教科书等形式,大量美著史书被引进中国,对中国史学的多个层面产生影响。本书以20世纪上半期传播到中国的美著史书为研究对象,通过全面、详细梳理各类美著史书在中国译介与传播的具体历程,考察美国史学对中国史学(包括中国社会)的影响。全书
本书以有影响力的华中师范大学史学论坛为基础,收入其中部分优秀论文,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世界史研究”、“历史文献学与学术史研究”四部分。稿件来源以投稿与约稿相结合的方式,在保证稿件质量的基础上,形成集中而有针对性的论题。
本书是克罗齐历史学理论的代表作,根据2007年克罗齐著作国家版修订(或译出)。上编探讨历史学的理论,首先严格区分历史和编年史,进而划清真历史和形形色色伪历史(语文性历史、诗性历史、演说性历史、实用性历史、倾向性历史)的界限,并提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著名论断。下编回顾历史学的历史,从希腊罗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运
1918年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出版,标志着西方现代性危机发展到*激烈的程度。西方的没落自此成为表述西方现代性危机的一个新概念,在学界得到广泛接受。此文集为纪念《西方的没落》出版100周年而编,收入多篇关键的相关论文。旨在帮助国人深入理解西方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并在如今中西文明愈发相与激荡的大潮中,提供一番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