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水深流》是一部诗集,收录了作者近两年创作的150余首诗歌。该诗集共分四个章节:山河远阔、人间烟火、雨落轻尘、流年半盏。该书把作者半生的生活积累化为文化沉淀是自已对诗词歌赋痴爱的心灵结晶。既表达了对祖国烟雨江南、岭南风光、长城内外、大河汤汤、惟余莽莽等壮丽景色的描写,又抒发了对巍巍太行、苍苍吕梁、洋洋汾水,以及家乡故
华中师范大学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策划出版《桂岳诗派》,共分为12个分册。本分册《翠柳街》分为四个板块。其一,翠柳集。这一板块主要记录描述作者所历的人物景点以及特定地点,抒发作者当时的所见所闻以及内心情感。其二,乡村集。这一板块主要记录描述故乡乡村的人物事件以及景致,作者以朴实细腻的笔触,通过对于乡村人事物的描述,表达
梁溪,源出惠山,北接运河,南入太湖,是无锡市内的重要水系,故又成为无锡之别称。《梁溪词选》为清代无锡当地的地域性词选,共收二十五家梁溪词人的专集,多则一人数十阕,少则一人十余阕,保存文献之功不在《亦园词选》之下,并可与之成为互补。其编纂体例以词人为中心,选词风格兼容并收,所选作品则是妍思与雄唱兼存,婉约与豪放并见,并非
《亦园词选》八卷,以调编次,但并不区分小令、中调、长调,而是按照词调字数多少来排列次序:从卷一至卷七,始于《十六字令》,终于《莺啼序》,卷八则是各家集句词汇选。全书共选词人二百八十家,词调三百五十三个,词作九百二十余首。所选词人,除范汭、王彦泓、沈宜修等少数晚明词人外,其余皆为清初词人。从地域来看,梁溪、云间、阳羡、毘
本书选的诗歌是作者在2021年至2024年这三四年时间写的部分诗歌,是作者几十年诗歌写作的作品精选。这些作品充分反应了普通劳动者的思考与现实生活,写出了他们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的情感、感悟与观念。作为非“专业”诗人的诗歌作品,其对世界的审视角度与切身体悟,更具有独特性和感染力。对于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带来的新鲜、兴奋、悸动
本书是一部诗集,共七十首新闻诗,大部分诗作已经在《十月》《作家》《天涯》《莽原》《延河》等杂志发表,分为“祖国与梦想”“节日与太阳”“英雄与大地”等主题,意在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献礼。诗作以超常的想象和饱满的热情,使日常新闻和生活场景呈现出浓烈的色彩,给人以心灵震撼。
本书以唐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元稹、杜牧、刘禹锡、王昌龄、李贺等10人的经典古诗为创作基础,用现代诗的手法表达唐代诗人古诗的意境和历史背景,让读者穿越文学的时空,重品唐代经典古诗的韵味,体验现代诗歌手法的创新,以达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传承,在传承中发展的目的。该诗集分为李白篇、杜甫篇、白居易篇、
杨凤苞(1754—1816)字傅九,号秋室,别号萸沜、西园老人,浙江归安(今湖州)人,生于清乾隆十九年,卒于嘉庆二十一年,享年六十三岁。诸生,生性怪僻,终身不娶,早年以诗词闻名,有《西湖秋柳词》,名噪一时,为人传颂,人称“杨秋柳”,并与邢典、施国祁合称“南浔三先生”。凤苞之诗,初学李义山(李商隐),后出入朱彝尊、厉鹗之
本书精选了作者的150首诗歌,这些诗作在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背景下,以古人经典的文学形式,抒写了古人没有条件抵达的大千世界。本书更有价值的内容,是124位当代学者与读书人,以读诗随笔的创作形式展开各自对中外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独到思考。随笔重点不在解读诗作本身,而在读诗引发的回忆、思考与感想,抒己之情,使100多篇读诗随笔
《续晚晴集》系旧体诗集,是作者第一部诗集《晚晴集》的续本。内容分故园情愫、塞上景明、大地吟草、感事抒怀、击壤心歌等五辑,以七言、七律居多,兼有五言、五律,计七百余首。个别诗作写有副题或题记,附有简注,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作为一位耄耋老人,其创作热情不减,数量可观。诗作系作者所写晚年生活,凸显了作者的思想感发、诗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