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国学的概貌,是国学爱好者及研究者了解国学的必读之书。章氏一生讲学不止,弟子遍及天下,在当代国学研究界的影响巨大。本书选入其中后期两次具有代表性的国学讲演之记录。
本书是一部面向普通读者的国学普及读物,旨在让读者初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作者以通俗的笔法,依托国学这一概念,向读者们介绍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正如作者所言:本书的讨论限于常识的范围,不是深入的研究,更不是讲整理工作,只是关于国学的初步概念提示。
《六经奥论》,六卷明黎温序以为宋郑樵撰,朱彝尊《经义考》曰,其书议论与通志略不合,非渔仲所着:审矣。或原本佚其名字,后人以其辨论诸经好高立异近于夹潦之学,故附会于樵耶?抑是书前代无闻,至明乃出于盱江危邦辅家,或即邦辅所托名,亦未可知也。
《读书管见》,二卷元王充耘撰。是编自宋末讫元,言《书》者率宗蔡氏,充耘所说皆与蔡氏多异同。观其辨传授心法一条可知其戛然自别矣。
返回传统,是为了坚实地走向未来;读书求识,是为了通达聪慧;修身进德,是追寻安身立世;彰显根本,是获取学识大用。《北大国学课》立足于国学的传习与致用,让读者能够从一个有深度、有宽度、有高度的层面上了解国学,能让我们在领略和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不自觉地提升自身文化涵养,真正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深度的人。
“国学”是西学东渐之后,针对西方学术而提出的名词,早见于近代思想家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后又被称为“中国学”、“汉学”、“国故”、“国故学”。顾名思义,“国学”就是中国之学,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中创造的文化。
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载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所谓“四书”,是指《大学》《论语》《孟子》《中庸》;所谓“五经”,是《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和《春秋》。本书精心选编了“四书五经”中被称道的篇章,并进行精准的译白,用通俗而不失文采的现代语言为读者扫除了字、词、句等阅读障碍,使两千年前的经典浅显易解
《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9):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诀(套装上下册)》为古籍影印图书,宣纸线装。子部是我国古代图书四部分类法中的第三大类,专列诸子百家及农林、中医、艺术、谱录等书。本次整理发掘了学界重视的多种佚本及新版本,以稿本或抄本为主,整理出了多部珍本典籍,陆续公开出版。《四库未收子部珍本汇刊(9):精刻编集阳宅真传秘
《国学集刊2018.1(总第1辑)》共收录19篇文章,围绕中国传统文化脉络,精选了梁漱溟、张岱年、胡厚宣、李泽厚、牟宗三、汤一介等一批国学大师的文章,探讨了中国哲学如儒佛道等问题,古代文化、卜辞等问题,庄子美学、竹简考释等文章,以及如何重建中国哲学等,并附有对梁漱溟和冯友兰的采访。《国学集刊2018.1(总第1辑)》均
《三大师谈国学:从梁启超到朱自清》收录了三位大师对国学的经典论述.分别是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论》、章太炎的《国学概论》、朱自清的《经典常谈》。《清代学术概论》是有关清代学术的第1部专著。它系统评述了明末至梁启超时期两百多年中国学术思想发展概况,是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国学概论》为章太炎先生晚年讲授国学的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