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芬兰两所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科学大学的科研发展实践为例,从组织创新的视角,以组织合法性理论、权变理论以及制度企业家理论为基础,构建了组织创新制度化的分析框架,对芬兰应用科学大学科研功能确立的制度动因、科研组织模式的演变以及科研组织创新制度化的过程进行了分析。书中通过访谈、现场观察以及档案分析等途径获取的一手资料,较为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全球产业分工和劳动力市场结构加速调整,新兴信息技术成为工程科技发展的牵引力量,工程教育发展面临新需求与新机遇。当前我国工程教育总体规模空前巨大,但质量挑战仍十分严峻。本书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要成果,对面向2035我国工程教育发展思路以及推动我国工程教育走向世界
本书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中心承担中国工程院有关国际工程教育改革与发展为主题研究的部分重要成果,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我国工程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对推动工程教育走向世界,对实施命运共同体建设和人文交流、对探讨教育教学改革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供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工作者、大学校长及相关院系专业管理者、教育行政管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领域,在学科建设中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当前的社会环境非常复杂和多元,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呈现出的新特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本书从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背景入手分析,探讨了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标、内容、主客体、模式、载体,并从
本书在详细阐述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发展的基础上,对国内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并提出了面向2035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标准,尤其是建筑与交通领域现场工程师培养的标准问题。重点围绕三个重大理论问题:一是“建交领域2035发展趋势前瞻研究”,研究重心是预测这个重要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二是“建交领域面向2035新一代现场
本书依2012年课题指南书历史类“明清民间文书整理与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二者之立意而设计。书院有近1200年历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独特也是最重要的传承体之一。千余年来形成了大量书院文献,书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文献资源极为丰富,大有开发潜力。书院文献整理研究工作,虽然取得较大成绩,但整体仍然属于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依据,结合社会整合理论、协同论等,聚焦于动态发展过程,并以实证方法推导建构思政课协同建构的教育合力模型。合力模型为思政课教育合力体系的建设提供新的可操作实施办法。二是研究内容有创新:以往思政课教育合力的研究往往只对“学校-家庭”或“学校-社会”进行“两两”分析,忽视了“学校-家庭-社会”三力协
本书系统梳理、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外交、环境等领域先后发生的对社会发展走向和人们思想、行为产生较大影响,具有鲜明时代烙印的十五个重要社会事件及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产生的不同向度、不同程度的影响。总结、阐述了教育工作者在这些社会事件过程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本书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规律和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基本要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实必要、核心要义、内容衔接、话语转换、资源整合等展开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在研究思路和方法上,既从学理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的知识和丰富的案例,全面介绍了创新与创业的相 关知识,内容包括创新与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创业与创业政策、创业精 神与创业能力、创业机会发掘与团队组建、创业计划与风险防范、新创企业的创立与 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案例分析,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内容。通 过系统的知识与丰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