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术的本质是巫术与理性的合体。巫文化占据了原始社会的文化主流,社会进步决定了巫文化的必然衰败,但是得益于颛顼时代的绝天地通,中国的巫术并未如西方那样中断,而是与理性相结合,*终形成了独步天下的方术文化。 方术的源头为巫,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充斥着迷信内容,但其间又结合了理性,则又必然孕育着科学萌芽,诸如太乙、奇门、六壬与上
本书为王家新的评论研究文献资料集,汇集中外诗人、评论家和研究者对王家新诗歌作品文学性以及文学理论的研究评论和研究文字,并附录有王家新著译及文学活动年表。
一枝一枝的箭,穿过了屈原行船激起的湘水上的浪花,穿过了陶渊明黄昏里的丛菊,穿过了杜甫残破的草堂上的芭茅,穿过了苏东坡纵酒放马时飘在风中的衣襟,穿过了鲁迅燃着未落烟头中的灰烬……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这一支支的箭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草木?一颗颗使我们敬重的心上的烟霞就是吧。 什么是楚辞里的
著名作家、全国鲁迅文学奖得主王充闾以文化散文写作著名,当年与余秋雨并称南余北王,创作之余也写了许多散文评论。本书是他全新结集的散文评论集。分为三辑:文体论、杂议录和五十余年散文写作回顾。王充闾的传统国学功底极强,他的作品对古典诗句和典故的引用、化用可谓是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对提升论述的文学性、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具有
你读懂《水浒传》了吗?香港《明报月刊》前总编辑胡菊人先生为你带来不一样的经典解读。 《小说水浒》为胡菊人先生文学鉴赏评论集小说系列之一。内容主要涉及金圣叹删《水浒传》、金圣叹的批评观、论《水浒传》的技巧、略论小说艺术等,有助于读者对《水浒传》的进一步理解和阅读。
《汉诗·采莲船》是一部诗歌读本,内容以展示国内年轻新锐诗歌力量为主,作者不以名气定,而是看其是否仍然具有旺盛的写作活力,是否在诗歌写作的前线。本书分为开卷诗人诗选本翻译批评等章节,另外还有诗人故事和精短美文。力图全面展示诗歌从写作到批评的各个生成过程。本卷主要作者有刘年、金铃子、人邻、潘洗尘等。
《觅诗记》是韦力传统文化遗迹寻踪书系之一部。中国的诗赋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有着特别清晰的流变主线,显现出诗歌这种文学形式在中国有着何等的生命力。本书以《诗经》一书的采集和编纂者作为专题寻访的第1人。对诗人遗迹的勘访,以时代为序,春秋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而同一个时代的诗人则以生年为序,凡是无法确定生卒年的
《民国时期红楼梦研究著作丛刊》这套丛书多收集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著作(在选本上多选取图书初版,以还原作品之原貌),这些书籍大部分在1949年后未再刊行,还有部分虽有刊行但与原版内容相差甚远,另外除刊行印本外,本丛书还收录有部分原书手稿也是弥足珍贵的。该丛书第1辑以原版影印的方式共收录民国时期红学研究著作十八种,其中有十
本书的编写是以时间为线索,选择了中国从先秦至明清的优秀诗歌,并进行了认真的注释、翻译和简析,既便于把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字词意思,又用现代白话文对诗歌进行了详细翻译,还能通过简析理解作品,体悟作品。全书共分六部分,以时间先后顺序具体是:先秦篇(共38篇)、汉魏六朝篇(共20篇)、唐朝篇(共122篇)、宋朝篇(共78篇)、明
本书精选中唐著名作家柳宗元文学性较强的诗文六十余篇,按照柳宗元生平活动的轨迹,分为入仕前后(790-804)、谪居永州(805-814)、诏返与再贬(815)、刺史柳州(815-819)四个部分,各部分均有生平活动简述;所收诗文大致按创作先后、前诗后文的顺序编排,每篇均加简明注释,*后加以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