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大海、严昌荣、李园主编的这本《环境友好型农业国际经验借鉴》在作者认真查阅现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学术交流和生产调研,分别从控水、节肥、减药和畜禽粪便、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六个方面,系统介绍了国外环境友好型农业相关的政策和技术及经验模式,并针对我国农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及技术建议,以期为从事环境友好型农业
张一帆、赵永志编*的《北京农业的历史性演化》基于《北京农业上下一万年追踪》《北京农业的星光神韵》所搜集到的历史资料和研究理念,对农业的渊源及其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重点是考量北京农业的历史性演进,首先把握住农业阶段性拐点,在此基础上再就每个历史阶段生产工具、土地制度、劳动者素质、农业科技、主要生产要素及农业发展的演进
本书收集了近期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研究人员为主撰写的部分农村经济调查研究报告。内容包括六大部分:一是现代农业,如提出实施农业边际产能退出战略、构建以竞争力为导向的农业政策体系等新观点;二是乡村治理,如提出创新乡村治理机制、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村民自治有效实现形式等新主张;三是精准扶贫,如对扶贫面临的失能人口
前景一片光明,现实举步维艰,好产品常常没有好销量,是思路还是方法问题?品牌,是规避同质化竞争、提升农业附加值、实现可持续性经营的必由之路。但是,做品牌是一种销售手段还是一项经营战略?农业企业需要全产业链视野,更需要品牌实战方法,如何打造产品竞争力、提升渠道运营作效率,如何做好互联网营销、打造团队执行力,系统推进品牌化经
《农业综合开发(理论·实践·政策)》在回顾农业综合开发历史、评价实施现状和效果的基础上,力图构建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研究框架,结合项目类型特点,分土地治理、产业化和部分项目3个方面展开,以期为农业综合开发扶持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方法指导。全书共七章,前两章内容主要是要描绘农业综合开发的概貌。第1章对农业综合开发的内涵、
《中国农业统计资料》是一本反映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的综合性统计资料工具书。为及时满足社会各界人士了解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屈冬玉主编的《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015)》收录了2015年度全国农村经济主要统计数据和种植业、畜牧业、生猪屠宰行业、饲料工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农垦、农机、农村能源、农村经营管理情况、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当代农史研究室自1992年成立以来即组织撰写有关农业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文章,抢救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并集成《共和国农业史料征集与研究报告》等内部资料。这些文章的作者多长期从事农业行政管理工作或是相关领域专家,一般都亲历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战线历次运动和重大事件。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我国农业
既无规模又无效率的小农经济体,是中国传统农业的典型特征,且实行家庭承包均田到户后,这一特征有日益强化的趋势。事实证明,改造传统农业不能再走苏联式的集体农庄共耕制老路,这种模式有规模没有效率。集体共耕制—均田制—集体共耕制的历史循环,不可能走出传统农业的困谷。走规模与效率兼容的家庭农场化路径,是中国发展现代化农业不可回避
书中将分享18处中国台湾的乐农组织及家庭。他们皆默默耕耘,却又热情好客;他们是土地的好朋友,与自然共存共生、随四季时序流转,特别懂得土地孕育出来的好味道;他们以呵护土地与下一代的心,认真用心种各类作物,在全台形成多处聚落。借由不同的田间故事与飨乐餐桌,我们能了解他们如何亲近土地,自种安心食,跟着季节吃,将田里恩赐变成桌
为了推进和指导各地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化工作,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课题组及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了《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一书,目的就是全面阐释国内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历程,系统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标准体系,为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政府管理、设计建设及政策研究等人员提供标准化方面的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