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燕*的《唐宋词与士林文化研究/深圳学派建设丛书》为社会文化视域的“唐宋词与士林文化”研究:一是“史”的观念,词史互证;二是以点带面,由个别到一般;三是比较分析,求同求异。 士林文化,包含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等多个层面。从唐宋词人的个体特质到群体特征,来探究唐宋士林的生存方式、价值
冯文开编*的《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史论(1978-2012)》对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与评述,勾勒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发展状况,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的成败得失,对西方学者的史诗观念和研究范式的演进谱系进行了历史性的考察,阐述其相关的理论以及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
本书收录了朱自清、胡适、闻一多对唐诗研究的文章,包括“唐初的白话诗”“歌唱自然的诗人”“晚唐的白话文学”“孟浩然”“贾岛”等。
本书收录了鲁迅、郑振铎、吴晗、茅盾等人对《金瓶梅》研究的文章,包括“明之人情小说”“谈《金瓶梅词话》”“《金瓶梅》的著作时代及其社会背景”“中国文学的性欲描写”等。
国学经典启蒙书院第二辑 中华传统文化注音版 注释导读 有声伴读
袁珂先生对中国神话的研究拓展了学术史上一新的领域,其相关研究成果也成为“中国神话学”的系列重要著述。这本《古神话选释》,搜辑、整理、择录、释读了散见在古籍文献中的中国古代神话,更据铭文石刻、民族神话、民间传说等史料,立论演绎,为读者呈上一幅瑰丽而恢宏的远古、上古中国的图景,也初见先生的“广义神话”理论体系。
本书依次从改革题材类、农村题材类、城市题材类、反腐题材类、社会风俗与综合反思类、市场经济题材类等类型入手,具体探讨新时期三十多年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在反映“现世生活”方面的成败得失,及其在现实和现世之间的矛盾和动摇,藉此努力建构一种文学类型学意义上的“当代性”叙事美学。
唐代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里程上的一个重要阶段,以唐传奇为突出特色的唐代小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关于唐代小说传播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打通也有助于小说研究课题在更深广的层面上开展。本书通过探究唐代小说在明清时期的传播问题,展现了唐代小说的面貌与成就,并清
中国诗法以其浩博的文献积累和诗之创作的切实讲求成为中国诗学的主要内容,并以句法为中心的字法、属对、篇法、声律、用韵、用事、脱化和体制等诗法讲求形成相对自足的学理体系和一门之学,不仅在“诗用”的层面落实“诗本”的设定,而且作为“诗本”的作用显现可借以归纳、总结和提升为重大的诗学理论。中国诗法学的系统阐释在整个中国诗学具有
本书是专为青少年读者背诵唐宋绝句而编著的一种选本。姚奠中先生从众多唐宋诗人中选取140位词人的329首适合背诵的绝句名篇,并由秀龙、陆浑两位先生予以注释、点评,每首绝句的注释和点评文字,有助于读者加深对所要背诵的绝句名篇的理解,而建立在涵泳理解基础上的背诵,则是更有效的记忆性背诵。全书约315千字,作者在“前言”中对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