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浙江省社科联研究课题《浙江画像砖艺术抢救挖掘与研究》的成果,本书系统总结了浙江画像砖由汉代至今的发展规律和造型法则,探索出浙江画像砖浓郁的浙江特色、江南风韵,既为浙江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也使浙江现代文化建设找到一个新的着力点。
商周文化异同是学术界探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但从考古学角度的探讨还很欠缺。《商周墓葬比较研究》总结晚商和西周时期墓葬的发现及研究状况,按照墓道之有无及墓室规模将晚商、西周时期墓葬进行等级划分,进而从墓地制度、墓葬形制与结构、葬具、葬式与墓向、器用制度以及葬俗等诸方面对商周墓葬进行比较研究。归纳总结商周墓葬制度之异同,对商周
本书以“二重证据法”,对楚简文字的形义进行思想文化的解析,揭示出了先秦思想观念史上的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个别地方破解了相关学术研究中长期悬而未决的疑难问题。本书的内容共分五部分。第一章概述了本书的“汉字文化学”研究视角及楚简文字与先秦思想文化研究的相关问题。
《陇右诗碑辑释》是对陇右地区诗歌类金石文献的一次全面整理和辑释。从金石文献的角度,探寻了陇右地区悠久的历史传承和广袤的地域文化内涵,对于推进陇右地区历史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书是目前全国金石文献研究中为集中整理诗歌的一部专辑。
崂山摩崖石刻面向游客及历史爱好者,由青岛市崂山风景管理局和青岛市崂山区文化新闻出版局编写,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元代刻石、明代刻石、清代刻石和近代刻石四大部分。华楼游览区的90多处摩崖石刻,如华表峰、金液、碧落岩、翠屏岩、灵峰道院、三才石刻、灵烟坚崮、上丹霄等均进行了图片和文字说明,进行了史料钩沉,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绵延五千余年的中华文明史中,汉字是伟大的,它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成为一种永恒。而摩崖石刻作为被书写在山崖之上的汉字,是以一种独特的存在执着演绎着中华民族文字的历史,熔铸着旷远的中华汉字的记忆空间。它们大都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对于研究中华汉字文化史有着高的史料价值。《大美摩崖徂徕山篇》展示了石敢当摩崖艺术博物馆
“浙江民间收藏精品走进博物馆系列特展”是浙江省博物馆与民间收藏交流互动的平台,《青韵范佳成珍藏古代瓷器精选》即是为此特展面出版,萃取了范佳成先生所藏的古代瓷器一百件/套,时间从唐宋到元明,包括龙泉窑青瓷、汝窑、越窑、景德镇窑瓷器,初步形成了青瓷雅韵的收藏体系,由此编撰成书,展现其收藏的专业和精深,以期对古瓷收藏爱好者有
《扎滚鲁克纺织品珍宝》选取了扎滚鲁克一、二号墓地出土的86件纺织品珍宝,以毛织品为主,还有丝织品和棉织品等,除展现其外观外,对其纺织特点进行了细致表现与分析,对于相关专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石刻古文字》在简述何谓古代石刻文、主要的释读方法、常用工具书简介的基础上,选取18篇中国古代经典石刻作为石刻释例,首先对所选碑刻及其相关研究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对其中重点文字逐一考镜源流,梳理其演变理路,对古文字初学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潍坊市博物馆馆藏选粹(综合卷)》为潍坊博物馆藏品精选,内容涵盖化石、陶、瓷、青铜、玉石、骨角牙木、书画、碑拓、古籍、碑刻、造像等诸多种类的精品。其中,既有原齿象属新种的“潍坊象”化石,又有中国现存年代*早、体量*大的唐代铁佛;既有龙山文化“黑如漆、亮如镜、薄如壳”的薄胎高柄杯,也有“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的官窑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