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册页形式,用小楷书写经典古文《出师表》、《后出师表》、《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共12篇。作者以钟繇小楷为基,吸收二王、钟绍京、颜真卿、黄庭坚等大家之长,追求宏大气象,故此书也可为读者临习小楷提供学习借鉴。
楷书草写基本法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楷书草写基本法则研究》中,从最基本的部分讲起,逐步加深难度,讲述他所摸索到的草书字法写法。《楷书草写基本法则研究》分为上、下两篇,以“草书使转符号”变草,“原画草”原则变草为核心对草书字法进行了研究。
本书总结了楷书书法专业教学工作经验,使它在更大范围内发挥效应,积极推动书法的发展。是比较实用的书法教材。希望它的出版对推动当前书法进一步向高层次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也希望它的出版能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的艺术蕴奥,以它为入门的向导,走向书法的专业水平。
清朝书法有两大主脉,一受明朝董其昌影响,清秀典雅;一取法金石,形成“碑派书风”。其时盛行考据,题跋传世较多,本书从中精选了40余篇书艺最为精湛、文辞最为优美的作品,作者有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丁敬、赵之谦等,展示了清代书坛的风采。
本书精选了40余件明代题跋,“惯见者不收”,“书艺平常者不收”。明初有宋濂的清峻,刘伯温的稳健;明中期有沈周、文徵明、祝允明等著名吴门书家;明末有徐渭的潇洒,董其昌的隽朗,展示了华亭一派的风范。明代题跋多为评论,和清朝流行的考证相比,读来更有趣味。读者在欣赏书法之余,也能在玩习文章中得到更多收获。
本书精选整理了约30件元代题跋,收录了以赵孟頫、鲜于枢为代表的元代文人学士、书法名家的题跋作品,书文俱佳,较充分地反映了元代文人士大夫的欣赏意趣、情感气质。
本书收录了近30件唐宋辽金时期的题跋,选作广泛,从敦煌壁画的无名题记,到柳公权、米芾、黄庭坚等著名书法家,欧阳修、陆游、朱熹等官员文人,还有曾纡、杨妹子等不被大众熟悉的书家。生动地呈现了唐宋时期这一中国书法史上承前启后的高峰。
《反思中国书法》反思中国传统书法,以涉及书法的器用,包括笔墨纸砚等的技术革新为依托,以同时代的诗词、绘画等文艺形式为参考,对书法给予纵向的梳理,横向的对比,提出心法、技法、器用说,借此构建符合传统书法演进规律的、发展脉络的书法创作模式。
《中国历代法书精品大全》囊括了魏晋至清代的名家墨迹、碑帖。部分作品虽然作者难以确准,但其作品**特色也选录书中,为读者提供了*为广阔的欣赏空间。有书家简介;各朝代书风简介;碑帖、墨迹释文。图版尽可能选择较早时期的精拓、原拓;较完整清晰的墨迹本,部分字迹放大,实为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不可多得的赏玩珍品。第二册首先是唐朝五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