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称《汉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摩崖汉隶,是石门十三品之第五品,属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史晨碑》,东汉建宁二年(一六九)刻立。前碑(碑阳)又名史晨奏铭,隶书,十七行,行三十六字。后碑(碑阴)又名史晨飨孔庙碑,隶书十四行,行三十六字,前八行字略小,后六行字稍大,尾刻有唐天授二年(六九一)马元贞等题名四行。此碑原在山东曲阜孔庙东庑,一九九六年移入孔府西仓汉魏碑刻陈列馆。此册原为孙多巘(陟甫)小墨妙亭旧藏,系
欧阳询主编的《化度寺碑温彦博碑/中国*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所選用的拓本為嘉慶内府舊藏宋拓本,四行八字。清初為王聞遠所得,後歸上海博物館,是所知拓本中字體姿態比較完好的一種。
《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是中国东汉时期重要碑刻,立于东汉中平二年(185)。碑阳铭文记述郃阳县令曹全家世及生平,碑阴刻门下故吏姓名及捐资数目。曹全为汉初名相曹参之后,此碑乃其属下群僚在他死后集资刻石以颂其功之作,而所记皆史,具有重要文献价值。明万历初年,此碑在陕西郃阳县旧城出土。现存于陕西西安博物馆碑林。《
《钟繇宣示表/中国*具代表性碑帖临摹范本丛书》较钟繇其他作品,无论在笔法或结体上,都*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
本书亦称《慈恩寺圣教序》,唐代褚遂良书。楷书,共1463字。公元653年(唐永徽四年)立。共二石,均在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前石为序,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太宗李世民撰文;后石为记,全称《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记》,唐高宗李治撰文。本书采用的為宋拓善本,此拓本為松烟墨的蟬翼拓,墨青而淺,充滿靈秀之氣。
本书为顺应潮流,普及一字之缘,尊一字之师,挥一字千金,传一字经典,宏一字精神,扬一字传统,悟一字精粹,开一字先河,“一字堂”特聘一字名流解析百字精魂,旨在演绎千字奇文。书中诗、书、画、印相结合,以便提供一字作品的交流,并为收藏爱好者开设个性化命题的创作服务。
《李太白诗》为姚奠中先生的行草册页,内容包括《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行路难》《哭宣城善醸纪叟》三首诗。《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虽写送别,但却写得慷慨豪迈,腾挪跌宕、波澜迭起,蕴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达到了豪放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行路难》,写李白怀才不遇的情感,但也不乏豪迈之情,表现出积极追求、乐观自信与坚持理想
作者系著名的书法家,金石篆刻家。其父高振霄乃晚清翰林太史、新中国上海市□□批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书法家。他幼承家学,书法得到父亲亲授,20岁时获海上名家赵叔孺、王福庵指导,擅篆刻、书法及印学鉴定,书法出规入矩,端雅大方。本书《高式熊篆书心经》为高式熊93岁制作,神完气足,堪称当代小篆的创作范本,为当代书法中的精品力作,
全书共分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史料颇为繁富,初具书法通史的结构,是白话文中国书学史上的开山之作。《书学史》所列书家二千余人,引用书目五百多种。该书对书法风格分类与研究扼要深入。并附有历代书家一览和引征的书目。是中国*部书学史,填补了近代书法史学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