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不涉密。在天基空间态势感知任务中,对微小卫星自身状态的确定及对感知过程的控制是所有行动的基础。然而,对于承担空间态势感知任务的微小卫星而言,由于受尺寸、重量、功耗等约束,星上资源非常有限;与大卫星相比,其星上测量与控制系统必然面临如何利用较低的硬件配置来完成较高的感知要求,最终实现高效费比感知的
本书共分5章,系统深入地描述了空间站的发展历史。第1章回顾了国际空间站的发展,并介绍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启动。第2章概述了发射载人飞船阶段、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与发射空间实验室阶段、建造空间站阶段的关键技术突破和应用研究,阐述了每个阶段的重要进展和取得的成果。第3章对中国空间站进行了详细解读,既有空间站构型,各舱段的主
中国力量与中国科学家系列我们的空间站 中国科学院周忠和院士 作序推荐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内容包括:概述、航天装备试验鉴定的组织管理、航天装备一体化试验鉴定的流程分析与设计、航天装备一体化试验鉴定的评估方法、航天装备一体化试验鉴定的案例验证等。
飞行器是一种复杂的工程系统,其设计覆盖气动、结构、控制等多个学科,各学科的设计不仅非常复杂,而且学科之间相互关联,因此,将各学科有效组织起来进行飞行器多学科优化设计的难度较大。随着世界航空工业的发展和人们对飞行器综合性能要求的提升,飞行器多学科优化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本书是面向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本书首先介绍通信卫星反射面天线的基础知识、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发展路线;然后对反射面天线进行分类,详细介绍每一类天线技术原理、技术特点、基本设计方法、工程应用场景等;最后对星载反射面天线的特殊效应和特殊指标以及天线分系统的布局组成进行了阐述。
人类进入太空时代不久,就开始酝酿载人登陆火星。本书结合火星探测的最新进展,全面介绍了载人探测火星的有关问题,包括载人探测的必要性、人类探测火星的前期计划、载人探测火星的六大关键元,素、轨道设计、创新技术、火星表面系统、如何选择着陆点、火星基地等内容,带领读者开启“火星安家”之旅。
本书聚焦中国空间站科普品牌“天宫课堂”,为读者讲述天宫课堂实验中涉及的微重力、力学、密度、分子张力、光学等知识的原理。讲述中,注重挖掘中国古代相关科技领域的优秀成果,穿插讲述中国航天人的奋进故事,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本书分工程理念、工程管理体系、工程需求管理、工程研制管理、科学目标实现管理、同位素热/电源协同创新管理、开放合作项目管理、工程整体效益等8章,系统总结了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在论证、立项、实施、国际合作、成果产出与转化等方面的工程管理实践经验,形成工程实施的历史记录,为重大工程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本书首先介绍了Inmarsat地球静止轨道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和Globalstar等中低轨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然后依据服务业务分别介绍了全球广播卫星系统、Cospas-Sarsat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全球移动卫星遇险系统、全球卫星增强系统,最后介绍了平流层平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