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是吕西安·戈德曼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在他写完本书的序言后,他便与世长辞了。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文科学》中,作为“那个年代最敏锐、最有智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戈德曼一如既往地探讨了他所热衷的主题:在剧烈变化的人文科学学科与思潮面前,马克思主义该如何与时俱进,与具体的时代背景和形势相结合。借由马克思、卢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第16辑)系统全面地梳理了学界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热点、焦点和重点问题的最新观点,对学术前沿的内容进行了系统性地凝练、整合,为深入研究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内容。本集刊具体的划分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本书是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中国化的学术专著。本书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紧密结合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征、新趋势、新要求,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全面地梳理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思想中国化的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论德里达解构理论的生成背景;关于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关于解构与摧毁一一德里达与海德格尔;现代性质疑的基本立场一一波德里亚早期思想的三个主要来源;消费社会的崛起一一波德里亚对现代性的通俗性表达等。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系列的一部。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俄文版费·卡译本考释、《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俄文版费·卡译本考证、《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俄文版费·卡译本影响、结语、后记等几部分构成,旨在考证《1848年至1850
本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消费观理论界定入手,阐释中外消费观并进行比较研究,以及论述西方消费主义对新时代中国消费的影响,分析新时代中国发展中的主要不良消费观及其成因、所导致的危害,旨在探索在新时代的中国构建中国式的和谐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本书共6章,第1章综述本书的选题依据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与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文艺观通论》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文本,结合生动鲜活的艺术个例,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思想基础和文化渊源,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规律,融文艺理论与作品解读于一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科学阐释。全书共分八个章节: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文化渊源和思想基础;第
书稿基于《资本论》中剩余价值理论,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经济危机走向系统性危机的必然规律,揭示了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资本积累时空二重逻辑和剩余价值难题的实质。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有三条生成路径,分别由剩余价值生产实现、占有分割和修复补偿条件决定。当代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一经形成,表现为有规律演化和无规律演化两种情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世界传播通考》系列的一部。本书主要由总序、导言、《法德农民问题》原版通释、《法德农民问题》俄文版韦利奇金娜译本考释、译本考证、译本影响、结语、后记等几部分构成,旨在考证《法德农民问题》俄文版韦利奇金娜译本在世界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上的作用,目前国内外的考证研究有哪些成果和不足,考证研究的意义以及思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思想为研究对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开展相关研究。第一、对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逻辑起点、历史进程进行系统化梳理。第二、对马克思社会主义所有制思想的生成图景进行了全景式阐述:一是在早期“利己主义”批判中重构人的历史性解放;二是在私有财产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