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晚清民国以来,章太炎、梁启超、钱穆、侯外庐、杨向奎等先生后先继起,对清代学术史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范式。近40年来,陈祖武先生秉承杨向老之教,尊重历史,求真务实,以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在传承中寻求创新,提出“以经学济理学之穷”的学术理念,强调“乾嘉学派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出晚清学术“会通汉宋以求新”,中国学术依然
本书系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戴震年谱长编的结项成果,是对戴震生平、著述及相关史实材料的全面整理与研究,内容包括戴震年谱正编上(1723-1753)、正编下(1754-1777)、附编(1778-1815)、戴震著述编年等。本书纠正了前贤诸种戴震年谱中的若干讹误,旨在实事求是地还原戴震生平;以文献为依据,知人论世地考
本书是仓修良文集的第5卷,包括《章学诚和〈文史通义〉》和《章学诚评传》(与仓晓梅合著)两部分。《章学诚和〈文史通义》主要论述了章学城编著《文史通义》的背景、目的、内容、版本、史学思想等,重点论述了其史学思想。尽管其代表作《文史通义》在去世前未能修完,但成一家之言的目的却实现了。在《文史通义》中,他提出史学理论上一系列的
《明文海》四百八十二卷,明末清初黄宗羲编。清康熙七年,黄宗羲着手编选《明文案》,康熙十四年稿成。后来黄宗羲至昆山,读传是楼藏明集,增广《明文案》成《明文海》,继有《明文授读》之选。《明文海》未刊行,现存写本十余种,其中浙江图书馆藏清康雍间钞本为今存最善之本。现代著名学者张宗祥认为《明文海》体例庞杂,黄宗羲分类间有不妥,
本书论述了浙东学派代表人物万斯同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质及其存在的不足,具体包括万斯同哲学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天道论、格物论、道统论、古今之道、人生哲学、理想国等内容。
实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一本研究中国古代实学思想家颜元的学术著作,书中对颜元的成长经历、学术渊源、核心观念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分析,涉及颜元实学思想的多个方面,包括实性论、为学论、实事经世论、教育论,揭示了颜元实学思想的独特价值和重要意义。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了解颜元实学思想的视角,同时也
本书为顾炎武信札释读。编者花费数年时间,查找和搜集了数百万字的顾炎武信札方面的资料,经过反复比较和鉴别,优中选优,挑选出了最能体现顾炎武思想脉络和价值的50封信札,编辑成一册,对生僻字词予以注释,并对每封信札加以释读,向读者推介,以展示这位杰出思想家的思想魅力,从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札,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思想
清初的80年是一个由乱而治的历史时期。作为这一时期历史特征的折射,清初学术走过了一段由诸说并起,竞相斗妍,趋向对古代学术成果进行清理的历程。这一历史过程是如何演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演进?其间所反映出来的基本历史特征是什么?我们应当如何去把握这一演进的基本规律?以及对清初学术的历史地位该做何评价?这就是本书力图回答的
本书将有清一代的学术演进,分为清初学术、乾嘉学派与乾嘉学术、晚清学术三个阶段,并对这三个阶段做了整体性的研究,既有宏观的把握与识断,也有微观的考辨与探析,体现了目前清代学术研究的最新成就和高度。本书运用学术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不仅全面、系统、深刻地揭示了有清一代学术发展的源流嬗变,而且对学术演进与世运变迁、政治
《王船山遗书》以金陵曾氏刻本、“衡阳补刻本”为底本,共收录王夫之著作60种,附录校勘记二卷。此书系晚清时曾国藩、曾国荃所刊印,据《王船山遗书序》,曾国藩曾参与校《礼记章句四十九卷》《张子正蒙注九卷》《读通鉴论三十卷》《宋论十五卷》,以及《四书》《易》《诗》《春秋》诸经稗疏考异十四卷,并订正讹脱一百七十余条。由于王夫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