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著,解决好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书关注流动儿童在城市空间结构下的身份建构过程,试图以空间转向打开流动儿童身份建构研究的新视野。本书首先建构了流动儿童身份建构过程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剖析流动儿童身份建构的过程,进而明晰流动儿童身份建构的完整图景。随后,本书试图从空间结构视角出发,分析流动
本书将百年前以老北京为缩影的中国各行各业,按内容分为“衣”“食”“住”“行”“农”“工”“育”“乐”“卫”“杂”十大类,并配有五百余幅珍贵而精美的旧图,为读者展开了一幅20世纪初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式的三百六十行巨幅长卷,重现了当年趣味盎然的市井生活和世情百态。让今人看到了当时人们的勤奋劳作,以及很多已经消失的工艺技
研究发现,城市社区工作者公共服务动机由自我实现需要、公共利益承诺、同情心、感恩、自我奉献精神五个一阶因子构成;个体心理因素(工作获得感、组织认同、工匠精神)在组织因素(社区行政化、变革型领导风格)与公共服务动机之间起到一定中介作用;而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在社区行政化与工作获得感和公共服务动机之间起到一定调节
随着老龄化的逐渐深入以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出台,如何从根本上即在制度设计上解决养老服务供给问题,是需要持续深入探讨的问题。福利多元主义表明,一个社会的福利是由国家、家庭、市场和志愿部门等共同提供的,由此形成一个相互关联、协同互补的福利供给体系。基于此,本书以福利制度变迁为视角,取径组织社会学的新制度主义,将组
本书是一部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综合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等视角的学术著作,讲述了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西北部一个农牧兼营乡村社区社会变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在乡村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的共同作用下,基层治理能力显著提升,社区居民的居住格局、生计方式、生活观念,以及乡村秩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 本书精选多篇《人民日报》《求是》等报刊已发表的理论、评论文章,围绕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收录文章包括《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
就业是民生之本,有效解决劳务移民所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提升其就业稳定性,既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亟待阐释的理论问题。
养老服务发展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是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回应社会各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与期盼,民政部社会福利中心组织养老服务领域专家团队、地方养老服务事业单位等共同编写《中国养老服务发展报告(2024)》。 本书通过“总报告”“分报告”“专题篇
九三学社于1983年在自贡发展社员、筹建组织,至2018年,已有35周年。为记录这35年的发展历程,2019年6月,九三学社自贡市委开始编纂该书稿。全书共7章,照片200余幅,规模设计为一册。史书断限为1983年至2018年。根据史书编撰的一般规范,以时间为序,采取记、志、传、编年、图表等体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编撰,全面
《中央巡视工作规划(2023-2027年)》明确要求“巡视向下延伸”,就是向村(社区)延伸,成都市武侯区委充分利用四川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对村(社区)巡察试点工作契机,紧紧围绕“四聚焦”,立足“四有”和“六巡”要求,紧密结合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社区特征深入实践,紧盯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高位推进,初步形成城市社区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