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性的诗歌理论辑刊,《诗探索》2024年第3辑一如既往,从新诗理论建设与诗人诗作研究两个系列展开。在诗歌理论研究系列中,设置了”新诗史研究”、”新诗理论著作述评”、”外国诗论译丛”等栏目。在诗人诗作研究系列中,设立了”关于张枣”、”结识一位诗人”、”侯存丰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姿态与尺度”等栏目。在这些栏目
对于很多人而言,文学就是酷刑——无聊、难懂。其实,那只是因为读者们还没找到读它的正确姿势!书中遴选了一百五十多位作家的两百多部作品,以年代为轴,辅以妙趣横生的插图,带领读者穿越文学世界的时空,畅读经典,兴味盎然地了解名著和那些伟大的作家。那些著名的小说里都写了些什么样的故事?它们为什么那么重要?作者为什么那么“厉害”?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果,对诗歌叙事语篇(指含有少量叙事、多量叙事或者纯叙事等不同叙事尺度的诗歌语篇)整体层面上的高级概念整合展开系统研究,聚焦两个主要问题:一是构建新的概念整合模式,从一个新的角度说明诗歌叙事语篇整体层面上高级概念整合的特点,从而发展特纳的高级概念语篇整合理论。二是探讨诗歌叙事语篇的不同认知维度与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本书稿是该研究中心刘俊教授的个人学术论文自选集,通过梳理世界华文文学与百年中国文学的关系,来探讨中国新文学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在世界华文文学这一文学共同体中,按照目前文学生态的实际分布情况,大致可以分为祖国大陆文学、台湾文学、香港(
陈后亮,男(1979-),华中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书为“当代英美文学教程”之一。内容主要对196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中的15-20篇名作(论文或著作节选)进行分析介绍,既涵盖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性别研究、新历史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理论热时期的主导思潮,也涉及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反理论运动以及
本书讨论小说中的沟通共同体,为我们提供了深入理解文学中个人与共同体关系的新视角和方法。全书共三编:第一编三章,讨论小说中的先验性共同体理论,论述沟通和共同体的本质联系、伊格尔顿对人类沟通可能性的先验性预设、南希对人类沟通共同体的超验性预设。第二编四章,讨论小说中无实体共同体的媒介问题,分别讨论小说中沟通共同体的时间媒介
圣杯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意象之一。本书以人文主义兴起后西方作家对圣杯意象的重新阐释为起点,厘清其不同时代的象征内涵,力求深入挖掘圣杯意象的文学性以及文化特性;同时,探讨了圣杯意象的传承性及其与西方文学和文化转型之间的互动,探寻促进当今圣杯热全球化的精神动力源,分析文学、民族、文化三者一致的整体性内涵,以此把握西方的大众文化
1、《世界是个肥皂泡》是一本名家金句短句合集,开本精致,封面萌趣,内文丰富,是名家笔下的惊艳文案、相见恨晚的灵魂金句、美到极致的治愈手册。 2、撷取中外名家金句,诗集、笔记本、手账本,一本多用。是随身携带的灵感,翻页涌现的诗意,也是平凡生活中被裁切出的珍贵。在结束一天的忙乱时,希望你的脑海中浮现出这些轻松的短句,希望
乌托邦是许多理论家科幻批评的关键词,尤其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中居于核心地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科幻文学的密切联系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达科·苏恩文发起的科幻批评标志着西方科幻批评的马克思主义转向。自此以后,乌托邦逐渐演化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科幻批评的终极视域。本书分析西方科幻文学批评马克思主义转向的成
《英语文学导论》教材按照小说、诗歌和戏剧三大文学体裁分为三部分进行编排。每部分按文学要素分为若干章节。第一部分小说(Fiction)介绍小说的要素如情节、人物、叙述者、背景、主题和风格等;第二部分诗歌(Poetry)详述诗歌的各要素如韵律、修辞、语气、用词、意象、象征等;第三部分戏剧(Drama)讲解戏剧的情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