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醒沉睡的南宋》
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作者一生转换一些地方和职业,根据笔记、日记和自己的记忆,又求证部分当事人,通过整理,形成了这本书稿。本书由20多篇小故事组成,采用叙事的写作方式,叙述了作者自己在各个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包括:幼年时期的趣事、大院生活的琐事、青少年时期的趣闻、当兵时期的感慨,大学、师专时期的经历、自己工作后的感悟,
本书从个人视角,叙述了主人公瀛云萍从东北流亡到抗战胜利以及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个人经历,记述了日军侵华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表达了对国民党政府丧权辱国的愤懑,体现了那个时代每个铁骨铮铮的中国人与日本侵略军抗争到底的决心。主人公的青梅竹马历尽艰辛,在战乱中千里投奔,两人结婚之后却被迫离婚,难成眷属。他满怀国仇家恨,走上了抗日
扬州书画艺术忆旧录。耿氏世居扬州耿家巷,为近代儒医世家,文化大族,几代人薪火相传,除医术高超、医德高尚,还广泛涉猎文史,尤其关心桑梓,在扬州文化传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耿刘同先生作为耿氏后人中的重要成员,近年来于公益文化事业之外,潜心整理耿氏家族文化史料,记述扬州近代文化名人,已经完成《前辈风流》书稿,其他书稿正陆续整理
本书为作者个人的自传和人生感悟。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回忆录,即从初中毕业后的求学之路,从普通技术工作岗位到多次走上国际讲坛,从田间到迈进人民大会堂出席“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的奋斗历程。第二部分是半个世纪的人生感悟,是从切身经历中得出的体会,归纳为“成功源自有目标”“用奋斗托举梦想”“用创新点亮人
作者儿时的家乡有很多难忘的回忆,弹指一挥间,同一个村庄,两个时代的人们生活观念和社会经济状况已是天壤之别,曾经淳朴、宁静的人间乐园现在充满现代生活气息。该书为作者近年作品集,讲述了家乡风土人情,包括语言、习俗、饮食、人物、节庆、传说、历史等方面内容。如,我少年时代的课外读书生活、梧桐树下那群青涩少年、登千年岭有感、衣冠
本书以文章和史料的形式,记述苏甦同志不同凡响的人生历程和光辉业绩,纪念他对中国制糖业发展的不俗贡献。同时,借此颂扬新中国成立后,蔗糖业同仁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重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学创新、务实奉献的精神,为我国蔗糖业的发展和实现自主的大型糖厂国产化做出的积极贡献,具有历史启示和时代意义。
抗战爆发后,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学者们颠沛流离,英雄末路,最终落脚四川李庄板栗坳继续埋首学问,赓续文脉,度过了近六年难忘的时光。 傅斯年、董作宾、李济、李方桂、梁思成、梁思永、劳榦......这些名冠中西的学者大师,和当地士绅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并留下很多传奇和故事。可惜的是,当年往事,日渐尘封。作者郎麟花费七
本书记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生活于苏北农村、同土地为伍,成年之后辗转国内各地,耳顺之年又赴国外从事教学和研究的生活经历与人生感悟。全书笔墨隽永,情真意切,平静的文字中渗透着细腻的观察与思考。本书不仅仅是一部简洁又细腻的人生回忆录,也是陈先生对于自己以翻译为路径的文学学术经历的回顾。包含了他从幼少时期起到北京大学、南大等高等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的回忆录。时间跨度为上世纪40—50年代,记录了一个小男孩看到和感受到的北京四合院生活情景——从院子的格局到屋内的家具陈设,从屋外院中的花草树木、猫狗鸟虫到衣食住行、年节礼仪,从孩子们的学书习字、娱乐游戏到父辈往来的旧雨新知等。凡此大事小情,都真实地再现了那一时期生活的样貌。如今这个小男孩已是耄耋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