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充分利用出土文献,围绕《左传》文献,将成书、史料、撰述等方面加以贯通,将上述问题置入春秋战国史著形成的历史场景中进行分析,全面系统地研究《左传》的文献形成与历史书写,并以此窥看早期史书的形成与东周史学的新特征与新变化。本书有助于加深、拓宽、补充《左传》现有研究,以最新的材料与方法重新审视《左传》文献各类问题。
《春秋通说》,宋黄仲炎撰,据国家图书馆藏明钞本影印。黄仲炎,字若晦,浙江永嘉人。肄举业而罔功,至老不第,以穷经笃古为业。 黄仲炎史传所载极少,但对其《春秋通说》评级极高。《四库全书总目》言其“大旨谓‘直书事迹,义理自明’”,“立意明白正大,深得圣人之意,盖迥非安国所及”。是书宗朱子《春秋》无褒贬之说,故其书于治乱得失
中国学者在研究门多萨及其《中华大帝国史》时,多依赖于辗转翻译的汉译本。本书深入16世纪的西班牙语源语语境对门多萨编著的《中华大帝国史》进行了重新解读。本书分为文献和理论两编。其中,文献编对《中华大帝国史》不同版本和门多萨参考文献进行了细致考辨,基于西班牙语原著善典重新定义了门多萨建构的中国形象,并提出了“神圣东方主义”
《尚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此书以《尚书》篇目为顺序,不仅逐篇注疏,讲述古人观点,还辅以作者的研究论证和心得,将《尚书》讲透讲清。
《中国文化1000问》是一本关于中国古代常识的普及读物,通过问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各个方面。该书以问答的形式为读者解答了关于中国古代常识的问题。内容丰富,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制度、科技、艺术等多个领域。涉及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典籍等。如夏朝的建立、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唐朝的繁荣等历史
本书为日本学者吉川忠夫关于魏晋隋唐时期思想史研究的研究成果,作者通过对大量历史文献和文化资料的梳理分析,分别从中古中国的丧葬观念、服食求仙、道教洞天、对佛道两教的态度等方面论述的中国人的历史意识。作者将有关梦与死的思想与社会这个现实的舞台紧密地结合起来,描绘古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本书视角新颖,见解独到,不仅对于中国史的
本书为一部深入浅出的历史读物,以介绍唐朝至清朝的历史转折点为核心,用翔实的史料和深刻的解析,讲述了那些历史转折点背后的故事,解读了造就这些转折点的机遇,分析了置身其中的人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如今我们应该如何吸取教训、抓住机遇。书中介绍了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急转直下,诉说了元朝的太子斗争,解读了萨尔浒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知名专家学术研究丛书”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整理、出版,收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之知名专家学术文章、著作等。《考古诗草:周秦文化研究论集(二)》为“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知名专家学术研究丛书”之一种,是张天恩研究员的学术文集,分上下二编,上编收录论文22篇,下编收录论文10篇,共32篇,时间跨度为2009年至今
本书是中国上古的历史著作,编年体,叙述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公元前468)东周诸侯国的系列事件,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左传》广征博引春秋列国的史料,印证《春秋》,使读者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具象的认识。《左传》选取史料,体现了进步的历史观。例如,
《春秋公羊疏》今有国家图书馆藏宋本,惜仅存前七卷。日本名古屋蓬左文库藏《公羊疏》钞本三十卷,每半叶十二行,行二十字至二十五字不等,无界栏。据其避宋讳阙笔至桓、完止,知钞自宋本。今《公羊》单疏钞本三十卷全帙具在,与后世注疏本相比勘,若卷第之参差、文字之异同、体例之变易,皆可据单疏本推知。单疏本可正注疏本之失,又可矫学者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