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教师教育专业学生书法教学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全面系统地阐明书法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法;详细讲述楷、行、草、隶、篆各种书体的写法,并附有可供临习的字帖或资料。同时兼顾书法的实用性和艺术性,既从教师职业书写技能训练的要求,讲述毛笔、钢笔、粉笔三笔字的技法;又从书法艺术的角度,谈书法创作、书法欣赏、书法简史等问题。本书
本书精选汉印精品一百方,展示具有代表性的汉印精品供读者借鉴学习。在体例上,主要拟呈现三个部分:印章图版正反对举、艺术风格及文化内涵的品评赏析、技巧技法的解析。
李鸿藻,直隶高阳(今河北高阳)人,咸丰二年(1852)进士,同治帝师,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李鸿藻留下的史料并不多,甚至可以说相当少。北京谢亚衡先生藏有李鸿藻书札一册,乃同治年间李鸿藻在京期间所写,有一百六十余页,涉及政务往来、日常交际、家庭事务等,内容丰富,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李鸿藻的书法源出颜真卿,又受苏东坡影
以女性为主要记述对象的墓志铭是研究中国古代女性问题的重要参考文献。山右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与人文因素保留了大量碑刻文献,但目前出版的与女性相关的石刻编纂成果较为鲜见,实为缺憾。明清以来的山右女性墓志铭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已发展成熟,且书写对象的身份类型和书写内容更加丰富。本书在前人编纂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所获资料,精
本书收入赵叔孺经典篆刻作品三百余方,并配以释文,以方便学者学习。
本书稿收录傅其伦、孔可立、李海峰、罗异、孙旭明等多位中国当代艺术家的国画、书法、油画作品。本册为孙旭明书法作品选,孙旭明篆、隶、楷、行、草五体皆擅,书法作品潇洒、豪气,展现出极高的艺术功底与修养。作品以册页的形式进行展示,方便读者临摹、学习。本套书既能体现当代艺术画坛不同艺术家个性化、丰富多样的艺术方向,也为当代艺术家
著名的摩崖石刻《石门颂》,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称为《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杨孟文颂碑》《杨厥碑》。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是由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文修道的经过。摩崖汉隶,是“石门十三品”之第
《石门铭》全称《泰山羊祉开复石门铭》。北魏永平二年(509年)正月三十日刻。王远楷书,武阿仁凿字28行,行22字。其右下方另有摩崖题刻1段,楷书,7行,行9字、10字不等。铭文记梁秦二州刺史泰山羊祉“诏遣左校令贾三德”重开褒斜道的盛举。原刻于陕西褒城古褒斜道石门东壁,现藏汉中市博物馆。此册有软蓝布套,纹锦封面上有姚华隶
“三分半书”是作者将伊秉绶与黄士陵、金农、邓石如、颜真卿诸家书法融为一体,略参篆刻刀韵构成,自创的一种书法风格即“一分楷书、一分隶书、一分篆书、半分篆刻”。是楷书、隶书、篆书文字美的重新组合与再创作,在“转折”处用“楷法”,在“横笔”上用“隶法”,在“点”与“竖”上楷法、隶法并用,“使转”用篆法,书法文字结构参以黄士陵
这是一部篆刻作品集,凝聚了潘又泉先生深厚的艺术造诣与对传统文化的深情厚意。篆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积淀与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不仅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生动载体与独特展现。潘又泉先生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考,以《大学》全文为灵感源泉,精心篆刻了253方印。每一方印